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中国汽车进入原创性、引领性创新驱动新阶段

作者:张冬梅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4-11-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11日~14日,以“智能涌现,迈进加速变革新阶段”为主题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4)在重庆举行。与会嘉宾围绕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共性技术、整车集成及性能技术、智能制造及装备技术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为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强化融合创新与国际协同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表示,汽车产业百年未有的巨大变革仍在持续,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融合发展。下一步,要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基础前沿研究投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坚持稳妥转型,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为理性地看待产业变革与市场竞争;坚持合作,融通发展,充分发挥多双边对话合作机制与平台作用,持续构建完善全球汽车产业开放合作新格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已经跨越了“跟随式创新为主”的发展阶段,正在加速迈向以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为核心驱动的发展新阶段。他提出,下一步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推进汽车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复合型人才培育为抓手,畅通汽车产业教育、科技、人才良好循环;深化国际汽车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包容、互惠共融的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新能源、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前沿技术蓬勃发展,与汽车技术深度融合,引发汽车产业全方位变革。他提出,要持之以恒推动原创性、前瞻性、引领性技术的创新,不断完善跨学科、跨行业融合创新的生态,持续推动和深化全球汽车技术交流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次在重庆举办年会。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江敦涛表示,汽车是重庆的重要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重庆着力打造产业生态,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充电桩建设等,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推进电动化

在“尖峰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企业家精神、跨国公司电动化“踩刹车”、“出海”、合资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的主持下,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畅所欲言,贡献了诸多精彩观点。

对于企业家精神,付于武指出,正因为有一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的存在,正因为他们具备的创新、坚韧不拔、低调的企业家精神,中国汽车产业才有今天的成绩。张兴海则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

尹同跃表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实际上享受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汽车人给我们搭的‘人梯’。”王俊也提出,中国汽车工业走到今天,是一代代汽车人不断奋斗与传承的结果。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而在海外市场,多家跨国车企却在电动化领域“踩刹车”。对此,张兴海认为,国家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态度坚定,行业和企业要坚决推进电动化,无论国外节奏快慢,中国汽车产业都要加快电动化速度。付于武表示,多家跨国车企负责人说过,他们并不是要放弃电动化,电动化的终极目标是坚定不移的,放缓只是战术问题,而中国在新赛道上占据领先位置实属不易,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才能支撑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对于过去数十年的合资合作,以及近年来掀起的中国汽车“出海”热潮,付于武认为,要充分肯定合资合作的贡献和历史性作用。尹同跃也表示,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培养了市场、人才、汽车文化等。

围绕“出海”,尹同跃指出,跨国车企提出的“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世界”等值得我们学习。到一个国家去,一定是作客,培养当地对我们的感情,与当地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与此同时,尹同跃建议:“我们应该本着协同的角度,就像当年西方品牌赋能中国内燃机技术一样,能不能把我们的优势教给他们,(帮助他们)实现产业转型。”

智能化向纵深迈进

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王俊表示,长安汽车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战略选择,就是要向智能低碳出行的科技公司转型,这是公司对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他认为,今后无论汽车产业有多少个“化”,其中都会有“智能化”,而目前电动汽车的很多技术突破,都是得益于智能化技术的加持。

对于当前行业现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产业发展技术路线与产品架构尚未形成充分共识、跨行业协同机制仍有待加强、法规与标准仍然滞后于产业发展等。为此,李克强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二是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及生态建设;三是加强发展共识,以推进基础平台产业化,支持高质量发展;四是以示范加速地区政策、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全方面创新。

当前,AI大模型加速上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人工智能学域创始主任、讲座教授熊辉指出,AI可以赋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智能研发等。其中,基于大模型,智能座舱进步非常快,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

测评方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长安大学教授赵祥模指出,传统的汽车测试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需求,而他带队研发的车云场一体化自动驾驶虚实融合测试系统,可以对真实自动驾驶车辆进行高可信度的测试评价,已经启动了试点应用。

另外,德国工程师协会(VDI)主席、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卢茨·艾克斯坦表示,应对未来出行的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包括推动采用协调一致的安全标准,推动使用节能车辆与可再生能源,相互理解与信任等。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