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面向系统响应能力提升的虚拟电厂聚合特性及交易机制综述

作者:王飞 王歌 徐飞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 发布时间:2024-11-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01.研究背景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系统频率动态品质下降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尽管负荷侧分布式资源具备提供频率支撑的潜力,但由于其聚合响应特性尚不明确、现有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单一、参与频率支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尚未建立等原因,负荷侧分布式资源频率支撑能力利用率低下,无法充分发挥其对提升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响应能力的支撑作用。本文首先从时间、空间、成本3个维度提炼了虚拟电厂的频率响应聚合特性;其次,从产品设计、出清定价、贡献量化、结算考核4个关键环节综述了虚拟电厂提升系统频率响应能力的市场交易机制;然后,探讨了虚拟电厂聚合响应特性与市场交易机制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最后,展望了虚拟电厂提升系统频率响应能力的未来研究重点。本文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片

图1 本文整体框架

02.研究内容

 2.1 虚拟电厂频率响应聚合特性分析

  虚拟电厂频率响应聚合特性是制定市场交易机制的理论依据。通过与同步发电机组对比分析,从时间、空间、成本3个维度提炼了虚拟电厂的频率响应聚合特性。

  首先,虚拟电厂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惯量支撑的连续性。通过设计控制策略,负荷侧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资源可以提供虚拟惯量。虚拟惯量大小与控制策略中虚拟惯量时间常数大小有关,是可以设计的参数。因此,虚拟电厂可以更精细、灵活地响应系统对惯量服务需求的变化,以更平滑、连续的方式为系统提供惯量支撑,不受单一设备启停状态的限制,从而有效补充和弥补同步发电机“块状”惯量的不足。

  其次,考虑同步发电机接入节点、惯量参数、开停机状态、新能源机组接入节点、电网拓扑结构等因素,电力系统的惯量并非处处相等,而是具有空间分布特性。具体来说,同步电源集中分布的区域惯量高,电力电子设备集中接入的区域惯量低。当系统受到扰动时,频率也呈现时空分布特性。在设计市场时,需要考虑系统频率响应空间分布差异,以扰动后各节点功率不平衡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各节点的虚拟惯量配置与市场出清量。

  最后,由于虚拟电厂为系统提供虚拟惯量时,需要提前储备能量,多次连续响应的性能较差,且储能设备的能量预留会占用其可用容量,影响其参与其他市场的能力,产生的机会成本会导致虚拟电厂提供频率支撑的成本结构较为复杂,从而使其在成本特性上呈现出成本结构的复杂性。因此,在电力市场中,惯量支撑辅助服务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同步发电机组、虚拟电厂提供惯量的服务成本、利用效率的差异。

  2.2 虚拟电厂提升系统频率响应能力的市场交易机制设计

  本文设计的虚拟电厂提升新型电力系统频率响应能力的市场交易机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出清定价、贡献量化以及考核机制4个关键环节,各环节涉及的关键要素如图2所示。其中,产品设计是指围绕系统典型频率响应能力缺额场景,结合虚拟电厂提供频率响应的特点,设计虚拟电厂提供的频率响应产品类型,是交易机制的核心;出清定价是指考虑市场供需、成本补偿、价值贡献等因素,为上述各类频率响应产品制定的定价机制;贡献量化是指通过建立模型量化虚拟电厂在频率支撑中的贡献,具体包括对系统频率稳定性的改善、减少旋转备用需求等;考核机制是指设立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确保虚拟电厂按约定提供频率响应服务,如准确率、响应时间、连续性等。

图片

图2 市场交易机制关键要素

  2.3 聚合特性与市场机制交互作用关系分析

  一方面,虚拟电厂在时间、空间、成本方面的聚合响应特性,共同决定了虚拟电厂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价值;另一方面,考虑市场交易机制是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并获取经济利益的关键环节,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直接影响虚拟电厂的运营策略和收益水平。虚拟电厂聚合响应特性与市场交易机制设计的交互影响关系如图3所示。

图片

图3 聚合响应特性与市场交易机制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产品设计需要考虑虚拟电厂聚合响应的时间、空间特性。不同于传统同步机组启停的离散性,虚拟电厂提供的惯量、频率支撑可以进行连续调整。因此,针对虚拟电厂的频率支撑产品设计可以更灵活多样。另外,由于分布式能源资源在地理上的分散性,产品设计需考虑如何优化资源的空间布局,确保虚拟电厂能够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有效聚合资源,实现区域间的互补与平衡。

  出清定价需要同时考虑时间、空间、成本特性。虚拟电厂频率支撑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决定了在出清定价机制方面需要考虑传统出清机制是否适用、能否与离散性的传统机组同时出清等问题。考虑到电网不同区域的供需状况和传输限制,出清定价还需考虑地理位置因素,确保价格能反映特定地点的资源稀缺性和系统服务价值。定价机制的设计还需涵盖虚拟电厂的运营成本,包括资源聚合、维护、通信和控制成本,确保价格既能吸引资源参与,又能覆盖成本,维持虚拟电厂运营商的经济可行性。

  贡献量化需要考虑时间、空间特性。贡献量化机制设计的复杂性在于在缺乏直接表计计量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公正地反映虚拟电厂对系统频率支撑的贡献。因此,需要考虑虚拟电厂聚合响应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分布特性,构建合理的贡献量化评估模型,保证贡献量化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结算考核主要考虑成本特性。通过精细的结算评估机制和适当的激励措施,评估虚拟电厂调控效果与调控信号的契合程度,激发虚拟电厂参与频率调节等辅助服务的积极性。结算考核机制的设计需要剖析虚拟电厂的成本特性,同时结合其对电网的实际贡献,既能反映其真实价值,又能促使其提升运营效率。

  2.4 未来研究重点展望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逐步推进,未来虚拟电厂将呈现如下3个特征:1)智能调控;2)广域聚合;3)市场运营。本文从系统频率响应新型控制算法、多类型异构资源广域聚合、新型辅助服务市场运营3个方面对虚拟电厂提升统频率响应能力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分享到:

关键字:虚拟电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