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港通四海,陆联八方。
海运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使用船舶进行运输的世界商品贸易比例高达80%,推动港口绿色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不久前,浙江省首个“绿电码头”正式投运,这是浙江在绿色转型路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奠基:宁波舟山港向绿转型
梅山港区是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之一。不寻常的是,置身于码头,这里几乎没有燃油机器的轰鸣声。这源于一场持续十年的“绿色马拉松”。
2010年起,国网浙江宁波供电公司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协同,先后完成低压岸电、高压变频岸电改造,并在2019年建成全国首个高低压岸电全覆盖的集装箱码头。十余年的探索,让宁波舟山港成为集风电、光伏、储能、集卡充换电、港口岸电于一体的绿色低碳港口。
十年不短,花费这么多时间来推动码头的绿色建设,划算吗?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集装箱码头吞吐量规模位居全球之首,同时,中国水路运输承担了16.4%的全国货运量,绿电码头建设对推动我国航运业绿色转型意义非凡。同时,中国的主要运量港口位于一线和二线城市,这些集装箱码头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高,绿色码头的建设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得到复制推广。
开拓:打造绿电码头“样板间”
今年8月,位于梅山港区的国家电网宁波舟山港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包含5台6.25兆瓦风机、1.72兆瓦光伏项目、1兆瓦/2兆瓦时储能项目和能源微网管理系统,风电与光伏的年发电量约5917万千瓦时,应用储能充放电策略及能源管理,项目年节省能耗费用约52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万吨,与410万辆小汽车一天的碳排放量相当。
梅山港码头换上了新装,但这一成绩的取得却并不容易。
“梅山港区正在全力创建年处理千万箱级码头的目标,而国家电网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中建设的风机有3台位于集装箱堆场内部,如何在施工的同时不让繁忙的码头停摆是难点所在。”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口建设需考虑风电和光伏的可行性,因资源差异而经济性各异。码头电力需求大,对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和占地面积要求高,这也是国内港口绿色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
“梅山港的成功转型为国内集装箱码头改造提供了范本。”浙江省海港集团技术与信息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在他看来,在绿电码头的后续探索中,应当持续开展风电光伏项目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与施工周期长等问题研究,这将有效助力绿电码头在全国快速铺开、多点开花。
远观:绿电码头的未来
绿色码头指在港口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采用环保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港口对环境和社会的最小化影响。相较于绿电码头,它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港口都在探索绿色港口建设。
位于渤海湾西岸穹顶处的河北沧州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依托智能化打造全流程抑尘系统,黄骅港早已看不到煤尘飞舞,煤污水也实现循环利用。
“绿色港口”倡导者之一的美国长滩港,提出“绿色港口方针(GPP)”,要求船只减速靠港,以有效降低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改善空气和水体质量。
荷兰鹿特丹港计划在港口综合体中引入大型氢气网络,使鹿特丹港成为制氢、应用、进出口的枢纽,推动港口能源转型。
这给航运业绿色发展带来启迪——真正的绿色高质量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加强技术攻关、资金投入、政策支撑,共同达成经济绿色发展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