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中印光伏之争“不征税”结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4-09-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开拓新兴市场已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共识。中印光伏之争的顺利解决,既给光伏企业带来发展信心,也使其从中获得了宝贵的“抗辩”经验。目前,中美正就光伏之争展开谈判,在接下来的争端处理过程中,“中印和解”无疑将发挥积极的示范效用。

印度三位部长的一场40分钟的谈话,让遭遇全球“围剿”的中国光伏企业舒了一口气。

近日,印度财政部决定不执行印度商工部对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美国、马来西亚的进口光伏产品的反倾销最终征税裁决,此案在经历了21个月后最终以不征税结案。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印度官方以“不征税”结案,是中国光伏企业迄今所获得的最正面、最积极的反馈,这不仅为中印新能源合作带来利好,也将为解决中欧、中美光伏贸易争端树立典范。

“不征税”结案

“太好了!”英利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樊振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终于有国家认为反倾销不是万能的,认识到贸易保护是把双刃剑,于人于己都不利了!”

今年5月22日,印度商工部对本案作出最终裁决,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每瓦征收0.64~0.81美元的反倾销税。但这一裁决须在8月22日前得到印度财政部批准才能生效。而在最终期限内,商工部、财政部及能源部三位部长经讨论后,决定不批准此裁决。“0.64美元的反倾销税意味着,我们对印度出口的光伏产品将不得不缴付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参与抗辩的樊振华反复向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确认“不征税”消息是否属实,在他看来,“这是重大利好”。

锦天律师事务所李烨是本案的中方代理律师。她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共有23家涉案中国企业参加抗辩。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针对印度调查机关在整个调查程序中的各种错误,中方展开了积极的无损害抗辩,让印度官方的数据漏洞无处可藏。“印度官方在裁决到期日的前3天才开始接受抗辩信息,审批时间亦达到了21个月的上限,在裁决到期日的前10天,才发布有关裁决信息。”李烨表示,这说明印方信息数据透明度不高,损害数据不足,甚至无法“欲加之罪”。

此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在印度业界得到印证。据李烨介绍,涉案产品多为光伏电池,印度本土有42家同类企业,但提出反倾销申诉的只有3家国内企业,代表性严重不足。“下游企业的反对声音很高。为了保护3家企业,让39家企业蒙受损失,印度官方的压力可想而知,以至于印度能源部长都出面了!”

信号意义

近来,中国光伏企业频繁遭遇来自欧盟、美国、澳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救济措施,印度官方主动取消反倾销征税裁决,对于以英利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更加具有信号意义。

“当前,中美正就光伏之争展开谈判,在接下来的贸易争端处理中,‘中印和解’一案将发挥示范效用。”李烨说,这对我国产业发展而言,是一大利好。

樊振华也表示,当前,开拓新兴市场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必经之路,“印度一役”的胜利,既给光伏企业带来发展信心,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抗辩”经验。企业虽已身经百战,但单打独斗不可能胜利。中国商务部推出的“四体联动”应对机制,帮助危局中的企业反败为胜。

据了解,印度政府此前曾力推光伏发电,在该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中,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从6%提高至15%,预计2022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G瓦。但同时也规定,从2013年起,项目运营商必须采购其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

但据一些业内人士反映,事实上印度没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进口的晶硅电池基本来源于中国,甚至建立电池和组件生产线也需中国外援。“尽管当前印度市场发展空间与环境尚可,但企业仍然要将加强品牌认知、提高技术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樊振华告诉记者。

分享到:

关键字:中印 光伏之争 关税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