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年,BC颇为高调。
但是,不管怎样,TOPCon的市场份额今年预计扩大至70%以上,呈碾压之势,而BC估计仍不到5%。
在市场份额面前,尽管BC仍然不足为提,但过于高调的BC,让TOPCon也不得不警惕,毕竟光伏竞争已经毫厘之间,每一块市场都值得血拼,况且BC还主张着高溢价的高价值市场。
面对BC的目标市场,TOPCon巨头纷纷推出2.0版本,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迭代升级,正面硬刚,誓要争夺市场端的每一块份额。
TOPCon已然进入2.0时代。
01
天合光能引领TOPCon 2.0
12月4日,天合光能发布基于新一代i-TOPCon Ultra技术的TOPCon 2.0产品。
为何称为2.0?
一般而言,对于新一代光伏技术,电池效率需要提升1%+,组件功率需要提升30W+。天合光能TOPCon 2.0相对1.0完全称得上新一代技术。
i-TOPCon Ultra实验室效率高达26.58%,首次将TOPCon电池效率推升到26.5%,并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创造了TOPCon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基于i-TOPCon Ultra技术,天合光能本次发布的至尊N型大中小版型组件产品,覆盖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及山地等复杂地形、欧美户用及中国别墅屋顶等全场景,大版型组件功率高达760W,中版型功率高达670W,小版型功率高达495W,组件效率提升达1.8%,功率提升30-40W。
i-TOPCon Ultra采用全钝化接触、抑制光学寄生吸收、超细栅线等技术,实现底层技术突破,为TOPCon技术效率、功率提升打开新篇章。
天合光能TOPCon 2.0组件预计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实现全面量产交付,第一期规划交付产能10GW,并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保障充足供应。
未来,天合光能i-TOPCon技术仍拥有巨大的功率提升空间,随着双面全钝化接触、光陷阱、超细栅线等技术的导入应用,每年将实现0.3-0.4%的电池效率提升,量产效率将突破27%,组件功率再提升15-20W;进入叠层时代,TOPCon与钙钛矿叠层结合,电池效率还有望突破30%+。
02
狙击BC:扩大长板,补齐短板
如今,TOPCon与BC针锋相对,风格迥异。
BC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在背面做“道场”,把栅线放到背面,正面更加美观,提升了正面效率,但牺牲了双面率,同时在背面整合正负两极,工艺技术难度更大,初期成本更高,对硅片的要求也更高。
此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TOPCon在成本、双面率和低辐照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而BC在电池效率、组件功率和外观等方面更胜一筹。
综合而言,在度电成本上,TOPCon绝对占优,市场份额就是最有力佐证,而BC更多主张溢价率。
TOPCon尽管在市场端已经绝对领先,尽显王者之气,但仍处于技术成长期,充满生命力,结构、工艺、设备和材料还在持续优化,转换效率还有不断的提升空间。
这也是TOPCon 2.0的底气所在。
如今,TOPCon面对高调的BC,正如当年面对高调的HJT一样,照样不甘示弱,头部玩家纷纷推出各自的TOPCon 2.0,继续扩大优势,缩小差距。
天合光能TOPCon 2.0,主要通过双面全钝化接触、抑制光学寄生吸收、超细栅线、边缘钝化、焊带优化等电池及组件技术实现各项参数的跃升,构成了TOPCon 2.0的底层竞争力。
在双面率上,天合光能TOPCon 2.0将双面率从80%提高到85%,对比目前头部BC的70%,优势扩大至15%,实际可能更大。
在电池效率方面,天合光能TOPCon 2.0电池效率达到26.58%,与目前头部BC电池27%的效率差距缩小到0.5%以内。
在组件功率方面,通过叠加组件技术,天合光能TOPCon 2.0的功率提升30-40W,组件端的功率差距缩小到10W以内。
可见,在TOPCon 2.0时代,与BC在电池效率上的差距小于1%,同等组件版型上的功率差距小于10W,在BC最引以为傲的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方面,TOPCon 2.0和BC之间的GAP已经缩小到很小范围。
扩大长板,补齐短板。
在最重要的成本方面,天合光能TOPCon 2.0的改造升级成本约3000万元/GW,但考虑组件功率提升30-40W,无论相对TOPCon 1.0,还是相对BC,单W成本优势更明显,度电成本更低。
TOPCon 2.0继续保持全场景领先优势。
03
挤压BC高价值市场
光伏市场走向纵深,技术路线必然多元。
TOPCon因其优异的低辐照性能和高双面率,在全球90%的应用场景拥有显著优势,在全球占比达70%以上的双面应用场景具有绝对优势,再叠加成本优势,成为终端用户的优选。
BC电池尽管在成本、双面性、低辐照等方面被受诟病,但其美观度、电池效率、组件功率等优势,让其在部分细分市场,尤其是海外户用光伏市场拥有一定竞争力。
为此,BC电池终究会在光伏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愿意支付溢价的高价值市场,而BC的市场份额大小则取决于这个溢价率的市场接受度。
这部分高溢价市场,正是当前BC的基本盘。
至少目前看来,这部分市场的占比还不太高,溢价率普遍在10%以上,BC基本盘的扩大仍要依赖于降本增效,降低溢价率,扩大市场领地。
即便如此,已经“遥遥领先”的TOPCon,似乎并不想给BC留下太多机会,哪怕是小比例市场,何况还是高价值市场。
显然,TOPCon还想蚕食BC主张的目标市场,压缩BC想象空间,进一步扩大TOPCon在市场端的绝对优势。
如今,对于头部TOPCon玩家而言,要么躬身入局也搞BC,要么升级TOPCon搞高端产品2.0,当然也可以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不管何种路径,TOPCon玩家们都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小市场的角逐,包括BC的市场,也由此可见光伏竞争不仅激烈,而且充分。
04
投资成本是关键
在投资成本方面,目前新建BC电池单GW设备投资约1.8亿元,总投资2.6-2.8亿元,相较TOPCon新建成本,BC高出0.08-0.1元/W,况且TOPCon 2.0以升级改造为主,单GW改造成本仅约3000万元。
根据目前行业信息,预计全行业2025年底TOPCon 2.0通过升级改造将形成产能60-70GW,2025年全年产出预计30-40GW,而根据现有BC产能情况预计明年BC出货量也在30-40GW,这也意味着明年在市场端TOPCon 2.0将与BC旗鼓相当。
不过,如今资本收紧,新技术的产业化环境不同于过去几年,资本支出成为重要考量依据。
BC较高的资本支出或成为其产业化推广的重要障碍,而TOPCon 2.0基于存量产能通过较低的资本支出就可以实现快速推广,BC面临的竞争还会更大,并可能进一步制约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
光伏行业竞争惨烈,技术纷争不断,TOPCon的进击,BC的压力,将是光伏行业的重要看点,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