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规划与设计 返回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判2025年,对储能产业释放哪些利好?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储能严究院 发布时间:2024-12-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的经济工作,并研究部署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是16年来再度提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的转变,如今又重回“适度宽松”区间,展现了以灵活调整手段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由此,货币政策的新风向对股市和储能行业均释放出潜在利好,但具体效果还需视政策的实施细节和市场反应而定:

  对股市而言,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政府支持经济增长的信号,将带来提振投资信心、资金流动性增加、企业盈利改善、财富效应增长、国际资本流入等积极变化。

  这一政策通常意味着央行会降低利率或实施量化宽松等措施,增加市场的资金流动性,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这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股市。而降低的融资成本有助于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可能提升股市的整体表现。

  随着股市的上涨,投资者的财富增加,可能会刺激消费和投资,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寻求更高的回报。

  对储能行业而言,宽松货币政策也将带来项目投资增加、IPO进程加快、技术创新加速、市场需求扩大、政策支持、加速绿色转型、国际合作机会等潜在利好。

  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融资成本,可能会刺激更多的投资流向储能项目,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前期投资的储能技术项目。随着资金的增加,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中,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IPO进程也有望加快。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尤其是在推动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可能会特别支持清洁能源和储能行业的发展,以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从而扩大储能市场的潜在需求。政府或将会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储能行业的发展,如补贴、税收优惠等。

  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为储能行业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本次会议中的其他决策和强调的领域也可能激发以下八大正面效应:

  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将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资。

  会议提到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可能意味着对储能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将有更多政策支持,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

  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国内需求。这可能促进储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应用和普及。

  会议提到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储能行业作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环节,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会议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这可能意味着国家将加强对储能行业安全标准和监管的重视,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会议提到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这可能包括对储能行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可能为储能行业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的机会。

  会议提到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这可能意味着在一些资源丰富或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储能行业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

  上述多个层面的宏观统筹预示着未来几年内,储能行业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以促进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共中央政治局年度会议是中央政治局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来年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会议的决策和规划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性作用,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会议确定的政策方向和重点工作领域,也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确保全国上下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以下为中共中央政治局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报道全文:

图片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