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储能在手订单230亿,组件后进生阿特斯能靠储能翻盘吗

作者:田甜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4-12-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光储不分家。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中的逻辑:一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越大,需要的储能系统就越多;二是电力系统正在去中心化,光伏+储能,可以构成离网系统,满足分散场景下的用电需求。

  储能市场爆发以来,光伏巨头们纷纷重金加码,成为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而光伏又细分为两拨:一拨是逆变器厂商,另外一拨是组件厂商。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组件厂商。在储能业务的驱动下,行业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这个话题,要从阿特斯谈起。

  12月5日,阿特斯集团(Canadian Solar Inc., 纳斯达克代码:CSIQ)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对外发布。一份储能成绩单惊艳了行业:

 1.截至2024年11月30日,旗下阿特斯储能(e-STORAGE)在手订金额为32亿美元。按照当天7.19的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230.08亿元。

  2. 截至2024年9月30日,阿特斯储能(e-STORAGE)拥有超过60GWh储能系统订单储备,包括已签约和在建项目,以及处于不同谈判阶段的项目。

  3.2024年前三季度,阿特斯大储出货4.4GWh,其中第三季度出货达1.8GWh。

  第四季度,出货大概在2.0GWh-2.4GWh。也就是说,2024年,其全年出货量将达6.4GWh-6.8GWh。

  横向对比其他组件厂商,阿特斯的储能出货量一鸣惊人,可以说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阿特斯的高光时刻来了

  要知道,在组件领域,阿特斯有着“千年老五”的称号。

  2001年,创始人兼董事长瞿晓铧博士于加拿大创立阿特斯集团,进入光伏领域。

  23年来,光伏行业呈现了太多戏剧性的变化。技术变革,叠加行业周期调整,厂商的座次排名多次更迭,行业首富也是换了一拨又一拨。

  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都登上过全球组件出货第一的宝座,在技术变革时期,他们也都树起自己鲜明的旗帜。

  比如天合光能押注210大尺寸,晶科能源豪赌TOPcon,隆基绿能以单晶逆袭称王,却又因当下押注BC,而跌落神坛。

  再看阿特斯,一直是行业的跟随者。哪怕在行业大举进行垂直一体化扩张的时候,它也是慢半拍。

  多年来,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上,阿特斯大部分时候都徘徊在第五的位置。

  尴尬的是,阿特斯背后还有不少追兵,比如通威股份、正泰新能、一道新能源等。

  但在储能领域,阿特斯跑出了加速度,有望在组件厂商中拿到储能出货老大的位置。

  目前,除了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外,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正泰新能、阿特斯、东方日升、协鑫集成等都布局了储能业务。

  查询财报、官网等公开材料,我们统计了主要组件厂商储能的出货情况。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不计户储、工商储在内,在组件厂商中,2024年阿特斯储能出货量都有望位居第一。

  如果从布局的时间和力度来看,阿特斯都不算最早的一个,也不是最猛的一个。

  早在2015年,天合光能就宣布成立天合储能,提早洞见了光储融合的趋势。

  过去两年,天合储能业务搞得风生水起,可以说是力度最大的一个:下设常州、滁州两大生产基地,而且自研314Ah电芯,并于去年10月实现量产。

  我们知道,晶科能源、阿特斯也自研电芯,但天合储能最早实现量产。并且发布530Ah电芯及搭载该电芯的7MWh系统,加入到大容量之争。

  晶科能源于今年4月发布自研的314电芯,并宣布于第三季度量产。我们从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尚未量产。

  正泰2015年就开始储能PCS的研发,2016年推出30kWPCS,2018年推出商用储能系统。

  东方日升在储能领域的布局也较早。公开信息显示,其2017年就推出PCS。2018年收购天津双一力,正式进军储能。双一力于2005年由中日合资成立,专注锂电池研发和生产。目前,东方日升储能已落地400多个项目,具备了15GWh产能。

  晶澳科技入局储能稍晚。2022年3月,其与海博思创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进军储能市场。

  储能完全具备再造一个行业的潜力。就像阳光电源早就判定储能将超越逆变器,成为第一大业务。未来,组件厂商之间,比拼的是光储整体业务的体量。

  这样看,阿特斯的后劲儿不容忽视。

  阿特斯集团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在11GWh-13GWh之间,相较于2024年,大概翻一番。

全球化能力加持,阿特斯也不轻松

  阿特斯在储能上的布局,我们大概理出了一条时间线:

  2018年,阿特斯在加拿大交付了第一个储能电站。2019年,阿特斯在美国普林斯顿建立了储能系统研发中心。

  2021年,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专注于储能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当年,阿特斯交付了900MWh储能项目。

  2022年,阿特斯先后推出大储产品推Solbank和户储产品EPCube。

  时间来到2023年,阿特斯形容这一年是“交付的小年,但是是签单的大年。”当年6月,阿特斯在盐城大丰的储能工厂才下线了首批大储储能系统。

  根据财报,目前,SolBank储能系统的制造产能已达20GWh。预计到2025 年底达到30GWh。

  盐城是阿特斯重要的光储产能基地。阿特斯正在盐城大丰投建自己的电芯公司——阿特斯的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产能规划为12GWh,分两期建设完成。

  目前,阿特斯储能系统所需电芯、PCS等主要来自外采。

  接下来就是核心问题。阿特斯储能之所以可以一鸣惊人,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数一数二的全球化能力。

  阿特斯全球化运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子公司Recurrent Energy。该公司原为夏普在美国的光伏项目开发公司,于2015年被阿特斯收购。

  Recurrent Energy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事业规模太阳能和储能电站项目的开发商之一,开发项目遍布六大洲20多个国家。

  截至2024年9月30日,Recurrent Energy全球太阳能电站项目储备总量达26.4GW、储能项目储备总量66.1GWh。

  自己开发投建项目,采用自家的设备,顺理成章。可以说,Recurrent Energy是阿特斯储能出货的重要引擎。Recurrent Energy项目储备规模几乎等同于阿特斯储能储备的系统订单储备。

  不只储能业务,整体看,全球化的能力都将助推阿特斯构建更大的优势。

  首先是,无论光伏,还是储能,海外市场的利润都更丰厚,市场空间也更广阔。与之对照,国内招投标早已跌破成本价。

  其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壁垒高筑,企业也必须转移部分产能到海外去。

  这就是所谓的:不出海,就出局。

  再来看阿特斯集团,它完完全全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

  阿特斯集团(CSIQ)总部位于加拿大。旗下拥有两大业务,一个是光伏、储能的研发和生产;另外一个则是光伏、储能电站的开发运营。分别对应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阿特斯”,CSI Solar)、Recurrent Energy。

  阿特斯于2023年6月9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阿特斯集团直接持有阿特斯62.24%的股权。

  从股东及股权架构上看,阿特斯集团创始人瞿晓华及其配偶张含冰均为加拿大国籍,联合持股21%。其中,5%以上的股东,包含黑石、GMO(Grantham,Mayo,Van Otterloo & Co.LLC)等全球知名的投资巨头和基金管理公司。

  阿特斯的身份优势,在日益紧迫的贸易战中,可以令其驰骋海外市场更加游刃有余。但是,如果阿特斯要在储能领域构建绝对的优势,也并不轻松。太多巨头在这一赛道狭路相逢。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