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现货市场作为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发挥其价格发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功能。
然而,对于新能源而言,参与现货市场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现货市场与新能源消纳之间的关系,分析新能源在现货市场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现货市场对新能源消纳的推动作用
现货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引导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新能源提供了更广阔的消纳空间。
在现货市场中,新能源可以根据自身发电特性和市场供需情况,灵活调整发电策略,实现电力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能够真实反映电力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为新能源提供了更加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二、新能源在现货市场中面临的挑战
尽管现货市场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新能源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1、发电特性导致的价格踩踏: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其发电出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往往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在现货市场短周期机制中,新能源的集中发电可能导致电价快速下降,甚至出现零电价现象,从而降低了新能源的收益水平。
以山西市场为例,2024年上半年,山西现货市场光伏结算均价为180.13元/兆瓦时,相较于山西燃煤基准价332元/兆瓦时下降了45.74%;
2、预测偏差与偏差考核:新能源发电出力难以准确预测,实际出力与预测出力之间的偏差可能导致新能源企业面临偏差考核和罚款。而且新能源企业为了履约可能不得不从现货市场高价购买电量完成履约。这不仅增加了新能源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限制了其在现货市场中的竞争力。
以甘肃市场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甘肃市场太阳能发电,省内现货市场结算现货正电量99.39亿千瓦时,现货负电量-161.66亿千瓦时,产生相关费用-141081.07万元。
以山东市场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风电项目功率预测考核累计产生20137.48万元,前三季度风电累计上网电量412.27亿千瓦时,折算度电考核费用约为0.488分/千瓦时;光伏折算度电考核费用约为0.464分/千瓦时;
3、绿色价值难以体现:在现货市场中,新能源的绿色属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然而,目前的市场机制并未充分认可新能源的绿色价值,导致新能源企业在市场中难以获得与其环保贡献相匹配的经济回报。
三、解决策略与建议
针对新能源在现货市场中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与建议:
1、优化市场规则与机制设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电力现货市场的规则设计,充分考虑新能源的特性和需求,降低其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例如,可以设置合理的偏差考核标准,减轻新能源企业的运营压力;同时,可以探索建立绿色价值补偿机制,将新能源的环保价值纳入市场定价体系。
2、提升新能源发电预测水平:新能源企业应加大对发电预测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预测精度和准确性。通过采用先进的预测算法和模型,结合气象数据、历史发电数据等信息,实现对新能源发电出力的精准预测,从而降低预测偏差带来的风险。
3、加强电网调度与并网管理:电网企业应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调度和并网管理,优化调度策略和并网流程,确保新能源发电能够顺利接入电网并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可以探索建立新能源优先发电机制,保障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优先地位。
4、推动绿色电力交易与跨区域消纳: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和跨区域消纳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新能源电力的绿色价值。例如,可以建立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允许新能源企业通过出售绿色电力证书获得额外收益;同时,可以推动跨区域电力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新能源电力的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四、结论
现货市场与新能源消纳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新能源在现货市场中既面临着价格踩踏、预测偏差与偏差考核、绿色价值难以体现等挑战,也迎来了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
通过优化市场规则与机制设计、提升新能源发电预测水平、加强电网调度与并网管理以及推动绿色电力交易与跨区域消纳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在现货市场中面临的问题,推动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在现货市场中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