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微电网现状和应用场景

作者:刘继茂 郭军 来源: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8-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世界各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发电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微电网作为新兴的发电模式之一,具有成本低、发电效率高、灵活、可靠性高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对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进展,行业普及率逐步提高,同时新能源应用的高速发展,也拉动了微电网行业的发展速度。

微电网行业现状

据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统计,目前微电网行业主要集中于公共机构、工商业区和社区领域三个细分领域市场,在2021年市场占比分别为33%、31%和19%,相比之下军队和孤岛领域占比较低,约为11%和6%。

从分布式发电装机量方面来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21年全球微电网的市场规模约为1869亿元,市场增长速度幅度比较大,随着各个国家对微电网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会持续提高,2028年全球微电网行业规模有望达到约4149亿元,在2022-2028年这期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11.7%,未来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风电和光伏分布式发电装机量的提高,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带动了微电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新能源发展、个性化供电需求和一带一路沿线微电网的建设都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目前微电网工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应用场景:边远地区微电网、海岛微电网和城市微电网。

1、边远地区微电网

边远地区地广人稀,远离大电网,交通不便,采用电网延伸的方式成本高,采用化石能源发电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大。但是,边远地区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土地成本较低,适合发展新能源微电网。目前,在我国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已经建成一批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解决了当地的供电困难。

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重点参与国家能源局《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国内领先的无电地区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实施和运维单位,承建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条件最艰苦的无电地区,共解决99个县、657个乡、45.3万人的用电问题。曾荣获国家能源局授予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先进单位”的称号。

兴储世纪建设中的四川省光伏独立供电增容扩建工程

2、海岛微电网

我国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36个,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共450个。这些岛屿中,小岛多、大岛少,缺水岛多、有水岛少。这些岛屿总体用电量不大,远距离架设输电网络不具有经济效益,尤其是外海岛屿远离大陆,敷设海底电缆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费用巨大。

偏远海岛如果不能和大陆主电网链接,一般情况用电普遍需要依靠岛上的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居民无法获得稳定可靠的电能,且对环境污染较大,对海岛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海岛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极大影响。打造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海浪发电和蓄电池储能系统在内的全新分布式供电系统,与海岛原有的柴油发电系统和电网输配系统集成为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将是解决离网型海岛用电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3、城市微电网

随着控制技术进步,电价上涨,城市出现户用微网系统和工商业零碳智慧微电网,包括集成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提供高质量及多样性的供电可靠性服务,冷热电综合利用,可以实现零能耗建筑,电网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等多种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家居环境的舒适度,生活质量的改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组件,再加上储能系统,就可以组成一套永不停电的户用微网系统。除了提供清洁能源实现绿色环保外,还可以利用峰谷电差价节省电费。系统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和通信能力,通过传感器、智能开关、无线传输、互联网构成一个家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电器管理和用电分析服务,优化家电负荷调配,降低家庭电能开销,注重家居环境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

工商业微电网系统利用物联网,联系大电网,分布式能源站、能源用户,并借助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工商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可控,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实现电能、热(冷)能等的综合利用、相互转化和存储,全而降低用能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帮助企业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改变能源的使用习惯,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

作者:刘继茂 郭军

分享到:

关键字:微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