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特高压入苏工程建设亟需加快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3-11-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0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江苏省政府就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达成了能源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困难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江苏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趋好的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取得良好效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9万亿元,同比增长9.6%,高出全国平均1.9个百分点。与之相应的是,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9个百分点,全年用电量有望超过广东跃居全国之首。

随着经济稳定增长,江苏能源消费总量也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巨大。

江苏省是资源小省、用能大省,省内仅年产原煤2100万吨、原油180万吨、天然气0.5亿方,目前约95%的一次能源依靠省外调入,2012年消耗煤炭总量超过2.9亿吨,需要相当于6条京杭大运河的运力,运输压力巨大。

尽管近几年江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火电机组“上大压小”,近6年以关停268台、总计1005万千瓦能耗高、污染大的小火电换来了能耗低、效率高的32台大机组,净增装机容量达1395万千瓦。在及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

但是应该看到,一方面,目前的长江江苏段沿线,不到20千米就有一座火电厂,即便是高效、低污染的大机组,其污染物的总和让我们有不敢有丝毫的轻视。另一方面,江苏境内可供关停的小火电机组已经寥寥,国务院又刚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对各地设置能源消费的“天花板“,实施能源消费的总量控制,可见江苏再上马大型火电机组的空间已经不大。

然而,从2012年用电情况来看,江苏的人均用电量为5800千瓦时,与浙江、上海相当,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还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江苏的用电需求增长仍有较大空间,其中三产和居民用电成为新的增长点。

于是,在综合考量全省能源生产、消费实际之后,江苏省政府提出,坚持强化能源供应保障与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两手齐抓,大力实施资源开发、节能优先、绿色发展“三大战略”,抓住保供应、调结构、控总量、提效率四个工作重点,构建安全经济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能源体系。

根据规划,到2015年,江苏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3.36亿吨标煤,最高用电负荷约1亿千瓦,用电量约5600亿千瓦时,天然气消费量超过270亿方,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7%。其中,江苏“十二五”电力规划中明确将接纳西南水电、锡盟煤电等新增区外来电约1500万千瓦,并计入了全省的电力装机平衡之中。

2012年,四川送电苏南的锦屏—苏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已经建成,并在今年迎峰度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工程今夏最大送电达483.5万千瓦,相当于苏州网供最高负荷的1/4,预计明年夏季最大送电将达720万千瓦。

但是,2011年全国“两会”上被列入规划的蒙苏两地能源合作项目——内蒙古锡盟至江苏泰州的特高压工程至今还未核准开工,2015年送电到江苏的计划几近落空。而今后,江苏还将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要求,逐步提高接受区外输电比例,拓展西南水电、三峡水电等“西电东送”电力,扩大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等“北电南送”规模,到2020年区外来电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而这些远方来电,都需要通过输电能力强、送电距离远的特高压工程输送。因此,特高压入苏工程的核准和施工建设步伐亟需加快。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