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夏,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7月份,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华北、华东、华中、西北4个区域电网及21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纪录。尽管形势严峻,但高温并未造成电力供应严重紧张,政府部门也未发布夏季高温电力缺口重大警告。一方面,电煤供应整体宽松,工业用电平稳有序,在今年迎峰度夏中发挥了基础保障性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动并已初具规模的跨区电力配置格局,特别是近两年投产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在今夏电力供应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以华东电网为例,7月份,国家电网公司安排送华东所有跨区通道全部满载运行,向上特高压直流输送满功率640万千瓦,锦苏特高压直流520万千瓦运行,加上三峡直流等跨区输电通道,送华东最大电力达2452万千瓦,较去年夏季增加600万千瓦,相当于新建6台百万千瓦级火电机组。对于长三角核心区,区外受入电力已成为满足新增电力需求的主要手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7月,江苏区外受电占负荷比重达到15%,上海区外受电占比超过35%,有力支撑了高峰期用电。
10年前的夏季,同样是高温天气,却出现全国性电力供应紧张情况华东电网区域内各个省市都缺电,全国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当年,季节、气候原因和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用电需求激增,而电源建设滞后于需求增长,装机总量不足是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由于区域间联网薄弱,跨区输送通道不足,资源调配能力缺乏,电力紧缺时几乎没有有效的区域间调剂余缺、错峰互济手段,更加剧了“电荒”的扩大和蔓延。
为从根本上提高电网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确保能源电力的长期安全可靠供应,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努力推动特高压等跨区输电通道的规划、建设。今夏用电高峰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的实践也证明,这些措施在保障电力供应、缓解煤电运紧张、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推动跨区输电通道建设规划的实施:
一是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和外送通道建设。明后两年,四川每年将新增100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装机,“十三五”期间,四川还将投产超过3000万千瓦水电,建议按照规划及时核准、开工西南水电配套特高压输电工程,特别是雅安—皖南等特高压交流外送工程的建设,可形成水电交直流联合外送格局,有效解决水电弃水问题。
二是加大晋陕蒙宁新煤电基地电力外送力度。“三西”、宁夏发挥临近负荷中心的区位优势,通过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通道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向东中部送电规模,到2020年可新增中东部地区电力供应能力1亿千瓦以上。同时推动“疆电入川”直流外送通道的建设,形成四川水火互补的电力供应格局,满足水电大省枯期电力需求。
三是加快酒泉、蒙西等风电基地外送工程核准建设,扩大风电基地消纳市场,解决日益严重的弃风问题。研究表明,到2020年,“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70%以上的风电都需要输送到区域外消纳,借助外送通道将风电等新能源打捆送出,既能高效利用清洁能源,也能提高输电通道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