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塔准备作业
雨季到来,连日高温笼罩的湖北终于迎来了一丝清凉。
这里是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区,清冽的山风吹来一股野草和土地的气息。闫旭东在前面开路,这个小个子的湖北人走山路如履平地,一看便知常年在山间行走。他是我国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第一人,当我们听闻闫师傅这“第一人”的头衔,崇拜地看向他时,他笑着摆摆手说:“莫得啥子好显摆的。”
前方高耸的山脊上,立着一座高大的铁塔,那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三峡—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106号塔。今天,带电作业班要在塔上安装气象视频在线监测装备。另外,前几天直升机巡线时发现了缺陷,需要派人在导线上新安装一个插销。
闫师傅告诉记者,气象在线监测装备犹如安装在铁塔上的微型气象站,由太阳能电池板动力供电,依靠GPRS网络将各种气象数据实时传回,供电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判断局部区域的气象状况。现在已经进入雷雨季节,这台装备在线路防雷上的功能马上就要派上用场。
地面监护人汤正汉正在测量湿度,仪表显示目前空气湿度是51%。“带电作业是个精细活,对环境条件要求高。”闫师傅说,“湿度不能大于80%,风速不能超过7米/秒。”负责安装装备的是方思剑、孔威和周庆胜,由于安装部位在铁塔上的临近电位,所以他们穿导电鞋,戴导电手套就可以了。
方思剑他们哥仨轻装上阵,很快变成铁塔上的三个小黑点。一条长长的绝缘绳扔了下来,300多斤重的装备分批吊了上去,在塔上进行安装。闫旭东的徒弟刘继承,今天的任务是在导线上安装插销,在等电位作业,必须穿上连体屏蔽服。
记者好奇地摸了摸屏蔽服,内胆中由金属粉末混纺而成,比大棉袄还厚实。再加上手套、衣服、裤子、袜子全部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整体。刚穿上屏蔽服的刘继承已经汗如雨下,他说:“还好今天凉快,三十七八摄氏度的时候穿这身衣服,人都捂脱水了。”
汤正汉一边检查刘继承的安全防护,一边笑着说:“他的名字好,继承了闫师傅的一身绝学和顽强意志,年纪轻轻就打入了全国带电作业比武20强,还尤其擅长无人机操作,是个好苗子。”
在导线上干活是件苦差事
穿着厚重的屏蔽服,刘继承依然身手敏捷,不过一分多钟,便爬上了36米高的铁塔横担。四下里一片寂静,只有超高压线路电晕放电的轻微“嗡嗡”声。想着刘继承马上就要站在这输送着强大电流的导线上,记者不由得全身一阵战栗。
“这条线路的检修都是带电作业吗?”记者问道。
汤正汉和闫旭东一起笑了起来。“三沪直流是三峡电力外送的重点工程,也是西电东送的大通道,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能源大动脉。你说能不能停电?这是一条不能停电的线路。”
作为主网动脉,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基本上不能停电检修。带电作业,是超高压电力抢修的大势所趋。说话间,刘继承已经固定好了绝缘软梯,顺着梯子开始往下爬。与他上塔时的肢体舒展截然不同的是,他爬软梯的姿势显得有些怪异全身蜷缩,四肢保持着一个僵硬的角度攀爬。
师傅闫旭东半眯着眼仔细观察着小刘的动作,满意地说:“做得很好,动作很标准。”
记者赶忙求解,闫师傅解释说,这是他归纳总结的爬软梯“3个90度”法,即胳膊向上抬起90度,大腿向上抬起90度,膝盖弯曲90度,才能让人在软梯上保持有效的绝缘长度,不会引起放电。“要在空中维持这3个90度很累,但这是最安全的姿势。”
刘继承爬到了软梯的最下端,静静地摆好姿势。孔威站在横担上开始摆荡软梯的另一端,小刘像一只秋千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起来。
“注意,准备进电位!”汤正汉拿起对讲机开始喊话,“3,2,1!”40米的高空上,刘继承如杂技演员般精准地摆荡到导线上。“啪”的一声放电声,一道闪亮电弧划过,我们的心脏“砰”地剧烈跳动了一下,刘继承成功进入了强电场,稳稳当当地蹲在了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导线上。
地面上屏住呼吸、僵着脖子仰望的所有人长舒了一口气。不过汤正汉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依然仰着头,目光一刻不离刘继承左右,不时提醒小刘注意操作安全。“带电作业技术性强,风险大,每个最细微的动作都需要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汤正汉告诉记者,“安全第一”的理念牢牢扎根在班组每位成员的心里,31年来班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刘继承蹲在线上安装插销,远远望去,他如同五线谱上的一个优美的音符,随风起舞。实际上,小刘并没有那么轻松,他必须保持身形高度不能超过1米,才能满足走弧间隙。
小刘下塔后对记者说,在高压电场里干活就像是皮肤被蜘蛛网粘住似的,又痒又麻。
“在导线上干活是件苦差事。”闫旭东感慨地说,冬天作业,高处不胜寒,人冻得四肢僵硬;夏天穿着这不透气的“铜筋铁皮”,上晒下蒸,浑身汗水都捂在衣服里;在几十米高空上踩着晃晃悠悠的导线干精细活,而且挂在空中起码一个多小时,壮小伙也累得筋疲力尽。“没有吃苦受累的意志,在这个班里就留不住。”
他们的故事是一段传奇
1982年5月22日,闫旭东在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平武线1072号至1073号塔之间的导线上,首次进行了实地等电位带电作业,首开我国500千伏等电位带电作业技术先河。
回忆起那时的情景,闫师傅不胜唏嘘。80年代的屏蔽服是全铜丝的,连弯腰都很困难,光是前期准备工作都要两个多小时。那时没有成熟的作业方法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甚至连现场作业的行业标准规范也没有。
“那会年轻,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闫师傅说,本来还有点畏惧心理,但在动物进电位反应试验中,看到兔子、猴子都毫发无伤,他胆子就更大了。他们先用射程枪把绝缘绳打到导线上,人再通过绝缘绳进入强电场。闫师傅说,现在想起来,那时若是有一丝犹豫,或许第一次超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将以失败告终。
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探路先行,不能不说这是一次英雄的壮举。之后的30年里,带电作业班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带电作业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
1993年,带电更换500千伏线路耐张绝缘子串“悬放法”,代表当时国内带电作业的最高水平走出国门,为国际带电作业协会做专场表演,推广运用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2009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实验基地成功进行了全球首次特高压直流输电带电作业。同年,国内首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等电位作业成功实施,我国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0年,班里四人组成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团队成功实施“超高压输电线路直升机带电作业”。
31年来,这支电网“特种兵”队伍造就了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意志和铁的决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力。班里一代又一代带电作业队伍成长成熟,一直领跑在国内超、特高压带电作业领域,占领着行业制高点。班组成功研制出2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带电检修作业工器具,独创了全套带电作业方法。
班里人自豪地说:“我们班掌握了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的核心,在国际上都是第一的,因为现在只有中国才有运行中的特高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