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服务特高压建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英大网 发布时间:2013-06-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安徽省级电科院(300215,股吧)独立承担?两座特高压站同时进行?特殊交接验收试验?2012年5月18日,由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独立承担1000kV淮南站和皖南站特殊交接验收试验的消息一传来,该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顿时沸腾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中心上下既“压力山大”又倍感振奋。

  对于评价中心的青年员工而言,“特高压”一词并不陌生。很多人还在校园里就读过国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主编的《特高压电网》。在电力专业出身的他们看来,“特高压”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国家电网在世界高电压技术方面的一项独门秘籍。他们并没有想到,参加工作不久,就可以直面这巨大压力与挑战,为中国的特高压建设奉献心力,使青春在特高压的大舞台上尽情绽放。

  工作刚两年的技术负责人

  中心状态评价室副主任朱太云,两年前刚从西安交大博士毕业,现场试验的经验已经相当丰富,然而接令试验技术负责人却令他始料未及。

  特高压设备具备高电压、大容量特性,对试验设备要求很高。不仅如此,被试设备存在的差异性也不可忽视。仅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有的采用HGIS;皖南、淮南站均为GIS。两站的GIS也由不同制造厂生产,设计工艺及参数各不相同,被试段电容量最小的一阶段约为7千皮法,电容量最大的一阶段则达到2万多皮法,安徽电科院原有的试验设备明显无法满足要求。

  “编写一套合格的试验方案,做好试验设备选型尤为重要”,朱太云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他搜集查阅相关标准、资料,积极与主设备制造厂家沟通,反复敲定被试设备参数和理论计算的依据。历经一个月不眠不休的努力,最终完成的《设备选型方案》。该方案全面涵盖了主变、GIS、高抗、地网测试等在内的16项试验项目的试验设备参数计算和选型依据,明确了已有和需采购的试验设备清单,适用性和合理性均获得了国网公司的充分肯定。

  “只有在模拟演练中成功了,我们的试验设备才具备实际操作性”,完成设备选型方案的朱太云思路更加清晰。2012年10月29日,特高压主变局放试验首次调试在原合肥变压器二厂的车间开展。

  首次调试,局放仪上满满一屏的干扰信号,给信心十足的朱太云当头一棒。仔细查找干扰源,朱太云发现原来是车间其它生产设备和电源在捣乱。加电源滤波器、换检测阻抗、采用独立的耦合电容,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稍有改善,可仍有两个干扰信号无法消除。朱太云并不甘心,坚持在现场调试了一个多星期,最终发现干扰来自地网,于是果断决定更换试验场地。

  11月6日,设备转场天威保变(600550,股吧)合肥变压器厂的试验大厅。晚间9点,一切准备就绪,朱太云和同事迫不及待的进行了测试。这一次又是满屏的干扰信号!同志们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经过一番艰苦地排查,那两个干扰信号依旧存在。难道真是试验设备自身有问题?不服输的朱太云决定再次排查。这一次,他将目标锁定在变频柜的接地上。果然,通过对变频电源柜和试验主回路进行分别接地,干扰信号全部消除!

  11月9日,在国网公司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共同见证下,朱太云和同事们成功演练了1000kV主变局放试验,安徽电科院独立开展特高压试验的能力得到了一致认可。

  较真的设备监造工程师

  在皖南站建设中,安徽电科院承担了GIS设备驻厂监造工作。该类设备监造包含了1个完整串、3个不完整串,共9个间隔、5组进出线,自制绝缘件和壳体的数量庞大。仅单只绝缘子的生产过程就有9个主要见证点,而其出厂试验形态还包含了大小试验15项,监造任务异常繁重。

  “为保证所有停工待检点无一遗漏,监造人员半年多来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有时甚至到凌晨四五点钟…”尽管回忆中充满疲惫,86年的监造师李宾宾却洋溢着充沛的活力。

  2012年12月14日上午,在进行第二串断路器合闸状态下雷电冲击试验过程中,正极性雷电冲击耐压试验发生截波。在场监造的李宾宾立即开展解体检查和现场分析,并很快在试验工装的接地开关动、静触头间,找到一处疑似放电点。他初步判断由于试验工装的接地开关在试验前未分闸到位导致绝缘距离不够,发生放电,并迅速将这一结果汇报中国电科院。在得到中国电科院建造人员的同意后,消缺工作随机展开。晚间8点钟,该断路器雷冲耐压和工频耐压试验一次性顺利通过。从发现缺陷到处理结束仅十二个小时。

  在监造的373个日夜里,李宾宾、杨为等电科院监造人员共见证了996只盆式绝缘子、540个出厂试验形态、3000米母线、15只1100kV套管、数万件外协及自制零部件等生产试验关键环节,发现并督促整改生产制造缺陷近20起,全面确保了设备制造质量和生产进度满足皖电东送特高压皖南站工程建设需求。

  严谨的现场试验负责人

  “作为试验主体单位,所有可见及不可预见的困难,我们都要提前预判,才能保证整个试验顺利开展。”说话的刘振山是淮南站现场试验负责人,刚年满三十岁。反复进行现场勘查、细致检查试验场地、严格掌握设备安装节点、认真开展常规试验监督、多方协调试验电源……一向严谨的他在特高压现场显得分外谨慎、细心。

  局放试验是变压器试验项目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试验项目,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中,能够独立完成此项工作的单位屈指可数。淮南站首台变压器局放试验定在2013年3月27日。为此,刘振山带领同事编写了五本试验实施方案,提前一周进入现场进行前期准备,陆续进场的试验设备整整拉了六车。

  一切似乎很完美,可当日的局放量远远超过了试验标准100pC。刘振山和同事们仔细观察现场条件,反复查找干扰源。经过一番努力,设备外部影响解决了,唯独电源的干扰无法排除。可让现场几百名施工人员停止使用任何电源设备根本不现实。将试验延期到晚上,刘振山果断做出决定!夜间试验照明问题解决后,试验组耐心等候夜晚降临。闲不住的刘振山又安排人员反复确认被测设备的试验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天渐渐暗下来,刘振山隐约感到袖口微鼓,一丝疑虑掠过心头,山风?一旦加压引线被风摇摆…刘振山心头一紧,立即和试验人员一起爬上变压器,用绝缘绳再次固定所有设备上的加压引线。之后,刘振山又谨慎地检查了一遍试验程序,为保险起见,他又和同事一起用紫外仪器监视整套设备的电晕干扰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晚9点,试验再次开始时,局放80pC,所有干扰已消除。晚上11点试验顺利结束,现场一片欢呼。

  目前,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顺利完成了特高压变压器4台,电抗器5台,避雷器9支及GIS 5个阶段的现场试验,已完全掌握了所有特高压设备的现场试验技术,跻身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试验能力第一梯队”。朱太云、李宾宾、刘振山……等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正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伴随国网特高压事业共同快速成长。
分享到:

关键字:安徽省 电力 科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