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北变电站效果图。
潘垣认为,将西部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集中起来,传送到中东部地区再消纳,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流是波动的,要解决整流的问题,中东部地区的经验和电网网架更有条件,所以电力的波动性要在电网的受端,也就是中东部地区解决。
潘垣告诉本报记者,近期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我国过去一直依靠输煤的能源输送方式,这种输送方式的弊端正逐渐显现出来。“要治本,就必须大规模发展西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中东部使用的煤炭化石能源。”潘垣说。
但是由于西部的电网网架过于薄弱,难以支持西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因此影响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电力外送。潘垣表示,过去我们一直在就地消纳的问题上打转转,其实我们只要把思想变一下,远距离送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已经建成的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和正在建设的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等均已证明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潘垣认为,有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就能让西部的可再生能源“像搞批发一样”送到强大的“三华”同步电网来。“送到中东部地区,并不是马上消纳,而是像批发进来一批货物一样,再分成几个"零售点",分别并入电网。”潘垣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