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要不要发展特高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13-03-27 浏览:5次
 中国储能网讯:特高压是电力发展阶段性产物

  反对特高压的理由万千,从开始以不可行、不可能为由,后退至不安全、不经济,再退至“并非反对特高压技术本身”,而是反对“以此带来的垄断”。反垄断大旗招展,自然望者生畏,可再想一想又觉奇怪,500千伏联网做不到垄断,特高压就能垄断吗?电压升级的过程难道是垄断固化的过程吗?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特高压并不特殊,它和其他的电压等级一样,都是电力工业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

  回顾世界电力工业史,有一个明显的趋势:电压等级在不断攀升,而且这种攀升是与电厂装机容量的提高、用电需求的增加是同步的。

  有电以来,人类对于电力的需求一直以几何级数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科学家们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一些大型的发电机组相继被研制出来。发电机容量从20万千瓦、30万千瓦,迅速迈上百万千瓦级别。20世纪70年代起,电力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的时代。1973年,瑞士BBC公司制造的130万千瓦机组在美国肯勃兰电厂投入运行。4年之后的1977年,全美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的发电厂就已经达到120座。

  大型发电机组出现之后,再像爱迪生那样在闹市办电厂是不可能了,电厂不得不搬到远离城市的空旷地带。机组容量的上升和送电距离的拉长,客观上要求电网电压等级不断升高。

  1891年,世界上第一条高压输电线路诞生时,它的电压只有13.8千伏。仅仅过了17年,1908年美国就出现了110千伏线路,电压一下提高了近十倍。1935年,美国将220千伏电压提高到275千伏,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超高压线路;1959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这是人类利用电能水平的一次大跨越。但这个纪录没保持多久,1969年,美国建成了765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开始研究特高压电网,苏联还建成了一段1150千伏的特高压试验线路。2009年,中国终于在电压等级的提高上走在了世界前列,自主研发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入商业运行,中国电力从此由技术跟随者变成了引领者。

  更高电压等级的出现,是电力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催生的必然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特高压不会是人类电压等级的顶峰,未来可能还会出现“特特高压”等一些我们还叫不上名字的高电压。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1100千伏,在未来可能只不过是一些寻常的电压等级,就像我们现在看待110千伏、220千伏一样。正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特高压技术实现“中国引领”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让未来的梦想照进今天的现实。我国的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储量虽然丰富,但它毕竟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总有用尽的一天。所以,未来能源安全的重任必然要落在可再生能源的肩上。我们很庆幸,中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我们也很纠结,因为它们都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距离电力消费中心有800到3000公里之遥。我们已经习惯了把煤炭、石油等资源进行“乾坤大挪移”,哪儿用电就在哪儿建电厂,可风能、水能、太阳能又怎么运输呢?没有长距离、大规模的电力输送技术,到孙子辈上,如何保障他们的用电呢?

  技术进步总会伴随风险。汽车发明之前,人类不必承担车祸的风险。然而,人类并没有因为惧怕风险而停止进步,而是通过种种技术手段,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发明了交通信号灯,发明了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新技术,来保证行车的安全。同样,在电压的一次次升级过程中,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也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近十年来,全球共发生了34次大停电事故,这些国家都没有特高压。我们国家不仅实现了500千伏及以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更加难得的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单线连接两大电网近4年,同样安全无事故。

  但到如今,两大电网的连接重担仍然仅让一条线路承担,而后续工程迟迟不能上马。我们的国家,需要多一些特高压般“坚强的脊梁”,少一些背后指指戳戳的“暗箭冷枪”。

  199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卷)》中说“中国幅员辽阔……由于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的不均匀,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特高压输电的研究开发亦将会提上日程。”20年前的电力科学家们就已经隐约看到了特高压在中国的前景。20年后的我们岂能再去“开倒车”?

  为什么偏偏“特高压”会在中国引发这么大争论,而之前的那些电压等级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或许是因为特高压之前的各类电压等级,都是在欧美国家试验成功并应用成熟之后才传入中国的。例如全球第一条110千伏线路领先中国35年,220千伏线路领先31年,500千伏线路也早于中国20多年。而在特高压方面,中国比世界同行们领先了一步,反而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让敢于创新、不甘落后的国人充满了信心。面向未来,自主创新舍我其谁?
分享到:

关键字:要不要 发展 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