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决战溪浙线特高压工程建设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3-03-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月22日,初春季节,乍暖还寒。然而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川1标段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施工景象。来自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的建设者们活跃在铁塔组立施工现场。

  在四川宜宾高县境内的N41号塔位,铁塔旁竖立着一根十几米高的抱杆,几根钢丝绳将抱杆与塔身相连。初升的阳光下,6名电网建设者再次检查确认安全措施,依次登上已组装大半的铁塔,准备使用抱杆吊装线路左侧导线横担。该塔呼称高60米,总高度65米,塔重52.857吨。

  与此同时,地面人员分别在抱杆拉线地锚、牵引绞磨等处就位。地面指挥发出旗语指令,带动绞磨的柴油机隆隆作响,横担缓缓抬升,约30多分钟后平稳达到指定位置,塔上作业人员各司其职,开始加装、紧固螺栓。整个施工现场有条不紊。

  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我国建设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它从四川宜宾至浙江金华,途经四川、贵州、江西、湖南、浙江五省,输送距离约1680千米。该工程投运后,对促进西南水电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由四川送变电公司负责施工的川1标段起于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双龙换流站,止于宜宾市珙县上罗乡瓦房头标段分界塔N0138,途经宜宾县、高县、筠连县及珙县,线路全长65.5千米,新建基础135基。计划2013年10月具备带电条件。

  特高压工程铁塔“体形巨大”,平均重量达65吨,铁塔横担最长达40多米,最重达20多吨。施工负责人李德辉介绍说,组塔看起来简单,其实相当复杂。绞磨操作手、指挥者,高空人员等参与者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每个环节都不容出一点纰漏。要完成一基铁塔的组立,施工人员至少要奋战10个小时,而这样的“战斗”一般要持续半个月。

  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清脆的敲打声还有此起彼伏的交流声,让宁静的工地显得很热闹。笔者看到施工人员在高空熟练地进行塔材紧固作业,地面上配合的施工人员紧张地组装、搬运铁塔组件……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一滴滴地落下。在立塔中,起吊绳与塔材中间,挂着“电子测力仪”,可以准确测量每吊的重量,绝不超过规定值;地面人员通过“新式控制绳溜放器”控制塔材上升轨迹,安全平稳地完成一次次吊装;抱杆承托绳和塔材之间,用项目部根据特高压工程特点设计制作的“承托绳卡具”衬垫,有效保护了钢丝绳,并防止铁塔镀锌层受到破坏……

  项目经理吴劲说,这个标段在该工程四川段率先组立铁塔,进度名列前茅。项目部认真落实“样板引路、试点先行”的要求,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合理调配人员及工器具,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管控,确保特高压工程顺利推进。
分享到:

关键字:决战 溪浙 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