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年可发电量约4700亿千瓦时,在全国排第二位。在云南省各地区掀起的桥头堡建设热潮中,作为云南省经济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贸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云南电网架设国际化区域电网,如今,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的电网互联,电力贸易逐渐成为云南与东盟贸易的新增长点。
迎难而上
探索出电站建设新模式
2012年,“中国—东盟”关系已走过了第三个10年。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共增长了37倍。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东盟已成为中国仅次于欧盟与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作为中国唯一同时与东亚、东南亚、南亚相通相连的省份,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速度迅速,仅2012年1至10月份,云南省与东盟贸易额就达到了53.1亿美元。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云南电网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全国第一个“走出去”的省级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成为中国—东盟电力合作的先锋,电力合作不但打开了云南对外经贸的通道,更让世人看到中国—东盟共赢发展、开拓未来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另一面。
近年来,云南电网公司克服各类跨国贸易的困难,先后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展开了电力贸易合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4年9月25日,我国第一个对越送电项目云南河口至越南老街110千伏联网工程顺利投产,拉开了云南对越大规模输电的序幕;2006年9月,新桥-老街220千伏双回线路正式投产,供电范围增加至越南永福省永安市、富寿省越池市和安沛省、山罗省、奠边省。
在对越送电的基础上,2007年,云南电网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共同启动了由中国云南向老挝北部地区115千伏的供电项目。2006年,云南电网公司携手国内两家公司联合开发了缅甸掸邦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并通过中缅第一条230千伏电力联网通道,从缅甸进口电力。这标志着云南电力贸易合作在国内率先从单纯的电力出口发展为进出口并重,迈出了区域电力市场逐步培育成熟的重要一步……
“云南自己的电都用不完,还买电来做什么?”谁都知道,云南是“西电东送”的主力军,如果说把电卖到了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让人觉得理所当然,那么云南从东盟国家购电令人费解。
“为了培育电力市场!”云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文给出这样的答案。原来,这是云南电网公司抢占东盟市场的策略之一,“电力资源进出口可不像普通商品,销售网络电网的铺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如果不提前布局,电网怎么铺得开?”
如此光鲜的成绩单背后,面临的是同样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小中河水电站为例,2008年5月,小中河水电站正式动工。受当年国际经济危机、越南经济高通胀、项目融资难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一方面项目建设材料价格上涨,而越南盾却大幅贬值;另一方面,当地地形复杂,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项目本身施工难度很大。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经历的各种问题,比如征地移民等也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增添了很大的阻碍。
面对众多障碍,云南电网公司本着以安全促生产的理念,多次对项目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管理成本。与此同时,积极对员工展开培训,增强工人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在电站建设的近五年的时间里,云南电网公司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同时也成功地探索出了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当地实际的电站建设模式。
合作深入
“能源大通道”建设加快
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研究员朱振明介绍,近年来,无论是在形成了成熟经济体的新加坡,还是在柬埔寨和缅甸等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导致其电力需求大幅增加。然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面临着电气化水平低、电网基础设施不发达以及缺乏资金和技术等问题。
东盟国家中,像新加坡这样城市化相对较高的国家,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已经结束,而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很大。朱振明表示:“东盟各国对中国企业建设基础设施的工程技术非常肯定,也很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对它们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云南桥头堡建设给电力贸易“走出去”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而电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在保持国与国跨境电力贸易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投资合作亮点。以云南电网为例,坚持在巩固送电模式和购电模式原有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电力贸易合作模式和新的投资合作项目;而在合作的国家方面,也应努力寻求潜在的新市场。
云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告诉记者,随着云南电力产能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向更多的东盟国家实现送电正逐步成为可能,云南与东盟国家“能源大通道”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电力项目合作也将日益加深。
按照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有关协议以及云南省“云电外送”规划,预计在未来三到四年内,我省对越送电电压将提高到500千伏,新增送电可达200万千瓦。同时,通过对糯扎渡等电站的投产,实现向泰国送电300万千瓦。到2020年,争取从缅甸输入水电1000万千瓦至2000万千瓦,从老挝输入电力500万-1000万千瓦。届时,云南作为东盟电力交换枢纽和交易平台作用将进一步突显。
发展趋势
新能源合作空间广阔
2012年11月12日,由云南省科技厅和东盟秘书处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技培训中心承办的“中国—东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新技术交流与对接活动”在昆明举行。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共同推进绿色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达成了一致,绿色经济和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合作也成为中国-东盟国家间科技合作的重点。
云南省科技厅厅长龙江说:“云南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科技合作的重要窗口,去年7月,云南与泰国、尼泊尔、印度、蒙古、缅甸、越南六国共同提出建立‘亚太可再生能源促进组织’的构想,目前处于筹建阶段,该组织将围绕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品信息和需求,推动相关技术的转移工作。”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副院长马敏也表示,云南新能源资源丰富,在太阳能方面,云南省城市太阳能热水器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是全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最好的省区之一。“云南太阳能热利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科技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而东盟各国在新能源技术、产品方面有巨大市场需求。”
虽然中国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机迅速增长,但受气候和天气影响,发电功率难以保证平稳,因此,微电网和储能技术是决定新能源前途和命运的两大关键技术。目前,云南的智能微电网、智能变电站、智能用电等新技术都具有一定水准;而在储能技术方面,云南电力研究院宋萌博士告诉记者:“云南省对超导磁储能技术的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和东盟的主要能源需求量目前都较大,加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之一。虽然东南亚国家基础建设落后,但各国政府和相关行业正在努力跟上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新趋势,而云南在新能源接入和智能电网方面的技术优势,也成了与东盟国家进行技术合作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