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张弛”有道 厦门智能电网建设显成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英大网 发布时间:2013-01-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月14日,从厦门电业局获悉,厦门2012年智能电网建设取得“满堂红”,8大类年度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多个试点项目高质量通过验收,走在国网公司系统前列。厦门局通过一“张”一“弛”,使电网“坚强自愈,智能互动”的能力更加凸显。

  张:三角形、链式供电模型,让电网更坚强

  “弓上弦、剑出鞘、枪上膛,危急时刻,随时备发。”国网领军人才、厦门电业局运检部综合主管苏雪源以此形象地比喻厦门局以“三角形、链式”供电模型,构建双环网网架,提升电网“免疫力”的举措。

  “三角形”和“链式”供电模型,改变单环网供电的模式,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划分变电站供电区块,实现重要供电区块由来自两个及以上变电站供电,并且不同变电站间或不同开闭所间由双电源四馈线互供电能。苏雪源说,这些不同的电源就像同时上弦的“弓”、出鞘的“剑”、上膛的“枪”,任何一项“兵器”失了灵,另一件利器都能及时“顶上”。

  据了解,配电网是各地区电网的薄弱点,也是坚强电网建设的一大关键环节。2012年,厦门局在配网建设、改造中,借鉴国外发达城市采用标准化、差异化、系列化、模块化供电模型构筑高可靠性中压配电网和的思路,针对厦门沿海、沿湾、丘陵地形特点和负荷块状、带状分布形态,开创性地应用福建公司为其量身定制的专利成果“三角形”和“链式”双环网供电网架,有效提高了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

  除了构建“三角形”和“链式”网架,厦门局还通过推广重要用户典型接线,规范设备选型标准,分阶段改造配网设备等系列举措,使厦门电网更加坚强可靠。2012年,厦门全市10千伏线架空线路联络率88.57%,绝缘化率 87.69%,馈线“N-1”率88.46%,电缆环网率96.05%,供电可靠性同比去年上升0.66%,达到99.985%。

  弛:隔空监控、指挥,让电网更智能

  遥信、遥测、遥控……2012年,厦门局大规模运用远程视频在线监控技术,使更多电网设备实现观测、诊断、操控的“远程化”。

  表面上,人与设备的空间关系看似“松弛”了,实际上,这种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可视化远程在线监控技术的大规模运用,使不少“远在天边”的设备变成“近在眼前”,减少了跋山涉水的艰辛,员工对电网调、输、配等各环节运行情况的掌控却更高效、更智能。

  在电网调度环节上,继建成“智能在线远方遥控操作体系”后,进一步推进该体系的实用化,使调度遥控操作更加安全、快捷,获福建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电网全景信息平台,实时全景扫描电网运行状态、多维度无缝传递电网信息,实现多源数据的故障自动智能推理。

  在输电方面,厦门局持续拓展远程在线监控的范围,加装33套远程在线视频监测系统,截至2012年底,共有杆塔振动、线路动态增容、线路视频图像等在线监控装置180余套,实现对重要输电线路的远程在线监控和对线路维护、检修、抢修作业的远程指挥,线路视频监控自动识别隐患及实时报警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高压线路保护区内的97个大型施工项目,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尽在掌控。

  在配电环节上,进一步提升自动化覆盖率和实用化水平。全市16000多台配电变压器终端全覆盖、全采集,岛内配电自动化全覆盖。配电主站月平均运行率100%,通过配电主站遥控开关操作11357次,减少停电22683时户,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减少10分钟。在国网系统率先完成配电状态检修试点工作,完成试点区域229条馈线状态检修,覆盖范围居国网系统首位,实现了数据收集信息化、设备评价自动化、检修策略智能化。率先完成国网3类5项配网电缆不停电作业试点项目,全国率先成功实施“10千伏双回直线杆塔带电改耐张装隔离刀闸”作业项目。建成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从组织体系、抢修流程、现场作业、物资装备等四方面构建配网标准化抢修体系,实现配网抢修全过程远程立体指挥,让用户复电更快速。
分享到:

关键字:厦门 智能电网 建设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