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智能电网仍需要取得业界共识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1-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智能电网从概念的兴起到项目的实施建设,一直是能源业界的关注焦点,这其中也不乏质疑声。在9月中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无锡)新能源大会上,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表示,目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对现有的电网安全稳定带来很大挑战,而建设智能电网的出发点就是要解决电网的可靠供应和安全供应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共同解决并网技术问题。
 
  蒋莉萍强调,中国现在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对电力来源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有一个门槛就可以了。翻番发展可能对于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是件好事情,但发电量的翻番对于综合的能源系统未必如此,需要大家共同制定发展目标,政府也应该从战略规划、标准制定、营造社会环境等方面做出决策。  
 
  “现在大家在谈智能电网时,一般参照国外智能电网的发展,似乎把集成式的发展完全抛弃,直接进入发散式的阶段。但是这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目前,中国还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2020年电力基本需求还会翻一番,所以,中国的智能电网一定要走集中与分散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蒋莉萍指出:“电力系统是一个平衡的系统,需要得到众多参与方、系统稳定方的一个共识。未来智能电网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在传统电网中的应有,可以实现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同时流动,这个里面包含着未来的电网安全问题,不仅是传统上说的安全供电问题,可能还会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所以技术标准制定与管理规范都非常重要。这就相当于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到位的法律法规,对每个公民行为进行规范,这个社会会失去秩序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电力系统。”
 
  国网在推广智能化与全系统智能化的概念之时一直处于争议之中。自国网2009年发布了智能电网计划以后,社会上有一个看法就是国网“玩”了另外一套。国外在提智能化的时候主要是指配电网的智能化,而国网公司则涉及了发电配电各个环节,与国外智能电网并不一样。对此蒋莉萍表示,终端的智能化便捷供应一定要有前沿的所有的环节智能化才能实现,所以整个系统的智能是一个基础。 
 
  “我一直呼吁每一位能源公民都应该建立能源公民意识。也就是说,无论煤电还是石油天然气,抑或新能源,应该从获取的稳定性、价格承受、环境影响小各个方面都做到一定的水准,才能真正成为主力能源。”蒋莉萍说,“从目前到2012年,国网对智能电网大概有4千亿的投资,这个投资不同环节都会有,在配电领域里应该是最大的。这个也回答了大家一直疑惑的问题,国网公司一直谈的电网是发电输电的问题,实际上国网在智能化推进时,配电侧是投资最大的。”
 
  蒋莉萍说:“智能电网建设不是电力系统本身的事情,是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方面的战略性的项目。如果规划能够有步骤地实施,电网是可以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一个支撑。但前提是大家的建设一定要按照规划的步骤走,因为电网的建设和项目建设之间是需要协调配套的。只要在技术指标方面大家达成共识,在规划实施方面能够达到一致,在此基础上,国网是可以完成智能电网这个任务的。”
分享到:

关键字:智能电网 需要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