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莉萍强调,中国现在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对电力来源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有一个门槛就可以了。翻番发展可能对于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是件好事情,但发电量的翻番对于综合的能源系统未必如此,需要大家共同制定发展目标,政府也应该从战略规划、标准制定、营造社会环境等方面做出决策。
“现在大家在谈智能电网时,一般参照国外智能电网的发展,似乎把集成式的发展完全抛弃,直接进入发散式的阶段。但是这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目前,中国还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2020年电力基本需求还会翻一番,所以,中国的智能电网一定要走集中与分散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蒋莉萍指出:“电力系统是一个平衡的系统,需要得到众多参与方、系统稳定方的一个共识。未来智能电网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在传统电网中的应有,可以实现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同时流动,这个里面包含着未来的电网安全问题,不仅是传统上说的安全供电问题,可能还会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所以技术标准制定与管理规范都非常重要。这就相当于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到位的法律法规,对每个公民行为进行规范,这个社会会失去秩序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电力系统。”
国网在推广智能化与全系统智能化的概念之时一直处于争议之中。自国网2009年发布了智能电网计划以后,社会上有一个看法就是国网“玩”了另外一套。国外在提智能化的时候主要是指配电网的智能化,而国网公司则涉及了发电配电各个环节,与国外智能电网并不一样。对此蒋莉萍表示,终端的智能化便捷供应一定要有前沿的所有的环节智能化才能实现,所以整个系统的智能是一个基础。
“我一直呼吁每一位能源公民都应该建立能源公民意识。也就是说,无论煤电还是石油天然气,抑或新能源,应该从获取的稳定性、价格承受、环境影响小各个方面都做到一定的水准,才能真正成为主力能源。”蒋莉萍说,“从目前到2012年,国网对智能电网大概有4千亿的投资,这个投资不同环节都会有,在配电领域里应该是最大的。这个也回答了大家一直疑惑的问题,国网公司一直谈的电网是发电输电的问题,实际上国网在智能化推进时,配电侧是投资最大的。”
蒋莉萍说:“智能电网建设不是电力系统本身的事情,是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方面的战略性的项目。如果规划能够有步骤地实施,电网是可以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一个支撑。但前提是大家的建设一定要按照规划的步骤走,因为电网的建设和项目建设之间是需要协调配套的。只要在技术指标方面大家达成共识,在规划实施方面能够达到一致,在此基础上,国网是可以完成智能电网这个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