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力和智能油气网
是智能能源网发展突破口
智能能源网更准确地说是互动能源网,目前也被称为更先进的智能网学说。智能能源网由四大系统构成:智能化的集中分层式能源生产和输送系统、先进的储能系统、智能终端能源系统、智能能源服务系统。其子网络包括智能油气网、智能电力网、智能水务网、智能热力网、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管理和智能交互架构管理。
那么,发展智能能源网到底是以什么为突破口呢?武建东认为,智能电力和智能油气网是中国发展智能能源网的共同引擎和突破口。因为电力、燃气是能源网络之中两个巨系体量的高压、中压、低压兼具的网络,迫切需要整合运行。如果单独推进智能电力系统,将使转型成本加大。
大胆提出海水淡化设想
在成果发布会上,最引人瞩目的是海水淡化设想。武建东根据智能能源网学说首次指出,中国可以以海咸水淡化取代南水北调工程。未来中国1/3的淡水、尤其是工业用水应该来自于海咸水淡化,使国内水资源和其他资源形成优化配置,推进构建中国的智能水务系统。
2009年中国全年总用水量5933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地下水和江河水,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用水规模太大而水资源在减少,但是中国又是一个有大洋大海的国家,如果通过多联产的形式,通过海水淡化的方式可以重构中国的水利来源。
中国未来5年争取建立日处理量3000万吨的海水量化处理体系,未来10年建立日处理量可达到6000万吨。中国有丰富的海咸水资源,而且处理成本较低,每吨不过三四元,这个价格在国内未来能源供应趋紧、能源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是可以被接受的。
张江试点成效初现
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唐山地区参与了只能能源网试点,浦东新区政府区长代表、张江高科技术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小龙表示,通过区域智能能源网的阶段性建设,初步预计园区可以实现“十二五”期末总耗能降低15%、减少碳排放81.25万吨的目标;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辛志纯也提出,唐山将立足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方案,加强协调,力争探索区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通用的国际智能能源网
标准制定提上日程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柴松岳指出,智能能源网将推动全球能源战略转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亦认为,发展智能能源网可整体提高中国能源效率。此外,国际智能电网联盟主席Guido Bartels、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网工作委员会代表、德国专家组召集人、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网标准主起草人Guenther也都对“智能能源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鉴于武建东教授在“智能能源网”研究方面的努力与杰出贡献,国际智能电网联盟理事会在今年早些时候一致同意,委任武建东教授担任国际智能电网联盟理事会理事。同时,不久将召开的新的全球智能电网联合会的领导人也将邀请武建东教授代表中国发表有关智能电网的观点。在新的组织中,武教授将在智能电网架构、“能源网(energy web)”或“能源2.0(Energy 2.0)”等重要概念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具体包括:制定国际智能能源网络标准与规范;推动国际智能能源网标准和国际示范城市间的交流和协作;确定各专业工作组的专家和工作机制;推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公众共同认识,并支持智能能源网的变革;其他理事会授权事务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