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两张网”捆住“电老虎” 蒙西两条特高压的“尴尬”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2-09-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煤炭输出第一,电力输出第一,内蒙古已然雄踞中国能源基地的头把交椅,但距离能源基地的理想定位,内蒙古仍任重道远。内蒙古当下有三大焦虑:煤运不出去,电发不出去,风机在空转。

  内蒙古能源基地的发展进度,决定着内蒙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也维系着中国能源战略安全。本报的系列报道,将从电力、煤炭、新能源的三个侧面,审视能源基地的困局和突围之路。

  这是一次蒙西电网与国家电网之间没有会面的隔空问答。“锡盟的特高压项目为什么还在论证?为什么迟迟不能开工?”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风电分会秘书长李建春问。

  李建春的疑问,代表了整个蒙西电网的困惑。因为,国家电网从2007年开始,就针对内蒙古能源基地,进行了电网规划,鄂尔多斯到长沙、锡盟到南京两条特高压线路,很早就进入公众视线,并被寄予极高的期望,但时至今日,两条特高压线路,仍在论证之中,开工遥遥无期。

  从年初开始,有关于内蒙古电力公司(以下简称蒙西电网)和国家电网之间分歧的传闻,也不断发酵,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出来。“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国家电网与内蒙古加快发展电力外送通道,愿望是一致的,符合国家能源战略要求,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9月26日,国家电网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说。

  不过,他也从多个渠道听到了一些质疑。白建华说,这两年,关于特高压输电社会上有一些不同声音,如交流与直流的选择等,客观上延缓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进度。所以,锡盟到南京、蒙西到华中的特高压项目,虽然早已展开了前期工作,却仍然没有得到核准。

  草原上的电厂群

  能源富集的内蒙古,不经意间,已经成为电力外送老大。

  蒙西的煤电开发已经蔚为大观,蒙东能源的开发也已提上日程。而锡盟到南京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正维系着这一新兴煤电基地的兴衰。按照“十二五”规划,在北京市的正北方——直线400公里之外的锡林郭勒草原上,将崛起一个数量和体量均堪称庞大的电厂群。

  这片广袤而空旷的草原,已经建成有正蓝旗上都电厂、西乌旗金山电厂和锡林浩特电厂三个电源点。长期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锡盟,工业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电力负荷很少。开发煤电,向外输送,是这个落后地区大踏步赶上的机遇。

  有人猜想,这又是一个诞生鄂尔多斯式奇迹的地方。

  不过,锡盟到南京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连同锡盟能源基地规划,已经讨论了数年,但是,它就像那只还没有落地的靴子,大家翘首等待,看它什么时候能够落下来。国家五大发电公司,再加上神华集团以及来自河北、山东的煤电集团,早已在锡盟布局,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它们都有电厂项目在操作,每个项目都至少投入了上千万。”锡林郭勒盟煤炭局行业管理科科长田海山,随口就能举出一大堆正在筹建的电厂项目:冀中能源(000937,股吧)在阿巴嘎旗计划投建的2×66万千瓦的电厂,大唐公司在锡林浩特筹建的2×30万千瓦的煤矸石电厂,华润集团在五间房煤田筹备的2×60万千瓦的电厂,神华集团在锡林浩特投建的2×66万千瓦的电厂……

  “锡盟能源基地规划没批,电源点的建设当然不能核准,不过,今年很有希望能批下来。”田海山说,去年文件出台后,国家发改委明显加快了审批进度。

  田海山所指的文件,是指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已经纳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建设。

  显然,锡盟的特高压线路,就是未来的电力高速公路。如今,仅有三个运营电厂的锡盟,电量已经无法消纳,需要向北京和辽宁供电,这还仅仅是火电。锡盟同时也是规划中的八大风电基地之一,受困于通道所限,弃风更成为常态。

  没有电力外送通道,锡盟热火朝天的电厂建设热潮,就会遭遇滑铁卢。

  外送焦虑

  内蒙古长期面临的电力外送困境。内蒙古的外送电量,占到了总发电量的50%,外送电力已经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可是,内蒙古能量远没有发挥出来。“连一半儿还不到,除了备用电厂,大部分都闲在那里。”李建春说,到今年6月底,整个内蒙古两个电网的总装机容量,为7673万千瓦,但是电网的开机容量,不足3000万。这个动力强劲的能源大区,近十年来,陷入“有煤运不出来,有电送不出来”的困境中,让煤电基地蒙上阴影。

  内蒙古做全国的发电机,这个没有疑问。李建春说,内蒙古横跨三北,与8个省份毗邻,同时又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作为电源基地,可以向周边省区供电,甚至是向国外供电。将内蒙古定位为能源基地,是当之无愧的。

  事实上,内蒙古的跨区域送电早就开始了。从1994年开始,内蒙古开始向蒙古国供电。从更早的1989年开始,蒙西电网开始向北京供电,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北京每4盏灯,就有一盏是蒙西电源网点亮的,至今依然。

  不过,从全国的电力供求格局来看,毗邻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都只是内蒙古电力未来的市场的一部分。东北和华北的电力需求并不紧张,西北地区其他省份,则同样是能源富集区。而华东和华中,两个能源输入型的地区,是未来蒙电外送的大市场。

  这就决定了,内蒙古电力外送跨区域、远距离输送的基本形态。

  但与其他省份不同,地形狭长的内蒙古,拥有两张相互独立的电网,即蒙西电网和国家电网下属蒙东电网。蒙西电网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国有企业,也是大陆唯一一家独立的省级电网,发电总装机占内蒙古近60%。

  作为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保留下来的特例,蒙西电网管辖着除蒙东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四个盟市之外8个盟市的电网建设等工作,占内蒙古发电总装机的60%。这个奇特的电网格局,形成了蒙西电网如今尴尬的局面。

  蒙西电网要想外送电力,必须通过国家电网的外送通道进行“网对网”对接。由此,鄂尔多斯到长沙、锡盟到南京两条特高压线路,才成为万众瞩目的跨区域输电通道。但从国家电网的规划出台至今,5年过去了,两条通道仍没有开工,一直处于漫长的论证之中。这让内蒙古焦虑万分,每年“两会”,关于加快电力通道建设,都是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提案。要想外送电力,必须通过国家电网,通过外送通道,与国家电网中的华北网进行“网对网”对接。而内蒙古电力输送困局,让很多人归咎于这个奇特的电网格局。

  今年上半年,蒙西电网总经理张福生在多个场合指出,目前湖南、广东、上海、山东等地以及南方电网都有足够的实力和迫切的愿望来进行跨网投资,这就要求国家在电网单一投资体制上做出改变,形成竞争的格局。

  困境中反思

  困境中,内蒙古电力系统的很多人士,开始对电力体制改革重新反思。

  李建春说,现在恐怕要回过头重新审视,厂网分家是否打破垄断、实现竞争。如果以省为实体,各省区仍以行政区划为界限,通过电力供需展开区域经济,至少让陷入僵局的电力外送有路可走。

  不过,蒙西电网也试图和各个省市进行合作,实现电力外送,但目前进展都不理想。在现行的电力体制下,国家不允许电网跨网投资。《电力法》明确规定,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对于通道建设投资,蒙西境内的归内蒙古电力集团,南方五省归南方电网,其余的归国家电网。这三家中,只有蒙西电网没有跨网投资的权利。

  外送僵局一时难以打破,内蒙古开始调整方向:既然送不出去,就把高载能产业引进来,内蒙古提出的煤电用一体化战略由此而来。

  站在国网公司的立场上,蒙西电网的困局,只是暂时的。白建华强调,支持内蒙古电力外送,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很早就展开了,这些年,也一直在为推动国家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规划研究成果的参考进度。实际上,按照国网能源研究院的测算,未来,作为煤电基地,“三西”(含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应该有20%的煤炭转化为电力输送;而目前,“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煤炭,如果将跨区跨省的输电量折算成煤炭,那么“三西”煤炭输出与电力输出的比例为20:1。

  如果要达到测算的经济性,内蒙古还应该建设更多的电厂,无论蒙西和蒙东,未来都是中国的电源基地。站在中国全局的发展角度上,未来一直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长,煤炭的开发就势所必然,电厂建设也势所必然。

  那么,内蒙古作为煤电基地,电厂建设,还只是开了一个头。
分享到:

关键字:内蒙古 特高压 输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