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微电网化解光伏产业困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9-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编者按:对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来说,目前成本不是大问题,主要的障碍是电网接入。需要电力公司和光伏企业双方共同的努力来解决。一方面电网要加强建设,另一方面,光伏企业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让光伏发电从不可控、不连续、不稳定到可控制、可调节、可调度,对此,光伏企业责无旁贷。
 
  电网接入是主要障碍
 
  今年以来,光伏全行业发展持续低迷,企业的大面积停产直接导致了用电需求的大幅缩减。对于头顶着一个个“金太阳”的企业来说,30%的自发自用电量瞬间从“不解渴”到“难消化”,这时,为保证项目正常运行,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多余电量向电网输送”的现实需求。
 
  “以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为辅”,本身就是国际上发展分布式发电的客观规律,也能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靠近用电终端便于上网优势,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从目前现实来看,“多余电量上网”遭遇的困境甚至比上述“30%魔咒”更甚。一方面,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间歇性及不稳定性给电网留下的“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顾虑始终未彻底消除,电网对光伏发电抱有本能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即便考虑吸纳光伏发电,也须按照电网的设计进行技术处理后进行统购统销,多余电量想直接向电网销售似乎不太可能。
 
  结合国际经验,业界纷纷倡议以建设智能微电网来实现光伏发电在一定规模的局域网内双向流动。据徐征介绍,微电网平时与大电网并联,通过自备的储能系统,可以在用电高峰时向大电网输电,用电低谷时从大电网购电。更为重要的是,微电网可以从大电网中实现快速切换、隔离,对大电网安全运行无影响,免除电网企业的顾虑。
 
  微电网概念的兴起,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有效化解光伏并网难,进而推动国内光伏市场迅速扩容的希望。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例如储能等技术因素制约,但市场普遍预计微网产业化后市场规模可望在5年内达到上千亿元规模。
 
  微电网是太阳能光伏发展的趋势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良表示,2011年我国光伏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107MW,但实现并网接入的只有1700MW,占总装机量的56.7%,这其中,还存在着限电现象。
 
  陈国良表示,为解决光伏发电的间隙性、不可控性、并网困难和远距离送电损耗,大力发展用户侧并网,特别是集BIPV及多能互补的微电网已经成为光伏发展的趋势。
 
  微电网的优势在于稳定和可控。“微电网采用自适应控制,在连接到大电网时作为一个单一的控制单元,满足局部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求。在大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电网能不受影响地与大电网分裂开来,处于孤岛运行状态,一旦故障恢复,微电网可立即与大电网并列运行。”
 
    目前,北美、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加快进行微电网的研究和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在微电网的研究和微电网的实验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大大落后,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
 
  此外,陈国良坦言,我国电网建设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迎接未来微电网广泛的应用。
 
  微电网争议
 
  与这一端兴奋躁动的情绪相比,微网另一端连接的电网企业则显得谨慎许多。
 
  一名来自国网系统的人士透露,微电网的发展一方面会对大电网造成不稳定,另一方面分布式发电自发自用,大电网的售电量就会减少,影响到国网的利益。据其介绍,目前国网对微电网的态度是“加强管理”。
 
  一些微电网企业人士担心,未来国家电网会在并网问题上卡住微电网的脖子,“现在国家电网表面上是不推动微电网发展,暗地里正在加紧研究,未来如果必须要发展微电网,国网希望由他们自己来做”。
 
  国网能源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就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微电网只有在那些大电网鞭长莫及的偏远地区具有存在价值,微电网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存在的必要性并不太大,产业化更是提不上日程。
 
  在采访过程中,对于微网未来发展,众多人士均提出一个问题:微网到底应该由谁来建?在徐征看来,几家写字楼之间就可组成一个微网系统,其工程量和技术难度相对于大电网建设要小很多,甚至一个小区的电工队就可以完成。
 
  但上述国网能源研究院人士则指出,按照当前《电力法》要求,电网企业拥有建设和运营供电网络的唯一许可权,其他任何主体建设微网可能都面临合法性问题。此外,包括微电网接入、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设备制造等环节,都缺乏相应的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徐征表示,有关大规模建设微电网系统以化解当前国内光伏产业困局的积极作用,已经在业界形成广泛共识,而且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障碍,现在需要打通的关节是政策和电网瓶颈。
 
  据了解,对于解决分布式发电并网问题,国网推行的方案是所有光伏发电量在并网端原地升压至10千伏以上入网计价,再降回380伏按销售价格结算。一位业内专家对此指出,对于习惯了吃上网和销售电价价差的电网来说,这种考虑符合其运营特性。企业每自发自用一度电,带来的是电网售电收入的直接减少。但这“一升一降”过程中无端增加了大量输变电投资,浪费财力物力。“这就如同一个人去邻居家串门儿,却必须先开车上大街,缴纳过路费后再绕回来,显然是不合理的。”他说。
分享到:

关键字:微电网 化解 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