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国外交流特高压历史演变启示录

作者: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07-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导语:“十二五”以来,我国的特高压建设在争议中缓慢推进,尤其是交流特高压工程颇具争议,随着国家电网在2012年上马“四交三直”特高压工程的风声渐进,再一次将交流特高压推上风口浪尖。在这新的领域,我们没有参照可寻,只有摸索中前进。然而国外特高压建设的发展进程,会是一面镜子,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
 
    国外发展特高压的历史演变
 
    上世记为了发展“交流特高压输电”,美国曾经设三处试验基地进行研究,意大利更建成试验线路研究,结果认为难保安全又极不经济,美欧决定永不采用。
 
    前苏联为实现交流120万伏的长距离(1905公里)输电,从1972年起步,在1985~1994的9年运行中,由于过电压问题严重,不得不在线路上装设100%补偿的并联电抗器,结果最多只能送160万千瓦。实践证明,前苏联经历22年也不能解决其技术风险,加上送电能力差,既不安全,又极度浪费投资,不得不永远降压50万伏运行。
 
    日本东京电力在1992~1999年建成交流100万伏线路共426公里,但未建变电站,只能50万伏运行。国网公司在2005年北戴河“特高压输电技术研讨会”称“根据东京电力的预测,2010年期间南岩木特高压干线有必要升压运行”。2007年底“国际大电网委员会”在日本大阪召开会议,作为会员的蒙定中报告了中国防止大停电经验和“交流特高压”问题后,东京电力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接受了教訓,永远不再升压了”。
 
    为了实现远距离输电,美欧俄日在研究“交流特高压”同时,也研究“直流输电”, 由于成功地应用可控硅代替了水银整流器, 实现了既安全又经济的远距离输电的目的,自然就淘汰了“交流特高压”。
 
    以上就是上世纪至今,国外发展“交流特高压”历史的演变过程。
 
    2005年,联合国经济社会部在纽约发表的报告已有明确的定论“交流120万伏曾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长线路使用,无论如何,超出100万伏时,能承受如此高电压的实际难度、设备和绝缘的代价,都过高而难以采用”。联合国文件所指包括两个风险:一个是技术难度风险,另一个是经济代价风险,这是世界上从技术经济上判别交流特高压失败的结论。
 
    联合国文件同时指出:“长距离输电应采用直流。与交流比较,超出600公里都是直流输电的经济距离,而且直流输电比较安全、可靠”。联合国文件还指出“不同交流电网通过直流联网,可以避免同步网本身运行出现的很多技术问题”。又引证2003年美加大停电事故,“任一处故障都影响整个交流同步网, 同步网愈大, 线路愈长, 电压崩溃和稳定破坏愈严重, 更易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电网大停电”。
 
    美国在经历多次重大停电事故后,开始从电网结构上研究怎样保证电网的安全问题。2003年,美国能源部两次召开“国家电网发展预想会议”,研究了美国电网〈Grid 2030〉年预想计划,主要是建立由东岸到西岸,北到加拿大,南到墨西哥的跨越全国的主要采用超导体技术和直流输电骨干网架,特别是对东、西各个特大网区,采用直流隔离变成更多的“分区”,缩小每区的范围,而且认为现有超高压已满足发展需要,不需要交流特高压。2008年美国电科院曾研究了美欧重大停电,建议将美国东部特大网区应用直流隔离分为四个交流“分区”,同时也适用于美国西部网区和西欧。这可以说是在电网结构上解决重大停电的又一重要策略。然而这仅是研究,至今也没有实现改造;因此现在美、欧电网结构仍然存在重大停电事故隐患。
 
    2005年,欧盟成立欧洲智能电网技术平台,2006年发表了“欧洲电网的未来展望和策略”提出,欧洲2020年和将来主要运用直流输电,根本不再考虑提高现有的交流40万伏电压, 更不用经历失败的交流特高压了。
 
    30年来我国电网的安全经历
 
    自1981年的30年来,我国按《导则》建立了“分层”、“分区”、“分散外接电源”的“三分”电网结构,主要运用“直流”隔离建立了六大“分区”电网,从而通过建立合理的电网结构,完全防止了重大停电事故。
 
    中国电网的安全经历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介绍,在1988年巴黎国际大电网(CIGRE)会议发言后,世界闻名的美国Dr.chares Concordia立即以书面(见附件)表达这“中国经验”是用简单方法解决了复杂问题,并即时邀请参加CIGRE38.03“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工作组。针对2003年美加重大停电,在2004年巴黎CIGRE会议的不同大会作了5次发言。在2004年纽约的美IEEE电网会议发言后,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工程总监专门来访,曾建议北美采用中国《导则》规定的三道防线,可避免大停电。2007年CIGRE主持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电网发展会议,曾将防止大停电的“中国经验”和“三华交流特高压联网”问题作了大会报告。
 
    2006年7月1日华中电网事故,是由于未按《导则》的“分层”规定解除“电磁环网”造成的。两回50万伏线路输送的178万千瓦负荷,在跳闸后全部经“电磁环网”转移到多回22万伏线路,造成华中全网失稳振荡。这次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电网停电事故,损失380万千瓦负荷,但仍不到世界重大(≥800万千瓦)停电的一半。事故之所以未能波及华东,华南, 西北网区,正是因为区间都用直流联网,再次证明我国分区电网结构的科学合理性。
 
    预想我国将来有的大区按《导则》还宜再“分区”, 既可以满足发展需要,又利于解决短路电流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将会更为安全可靠。同时继续发挥直流输电的作用,一是用作直流联网, 二是远距离输电。这是最安全又经济的办法。
 
    避免重蹈国外重大停电事故的覆辙
 
    有史以来,世界共发生了23次电网重大(≥800万千瓦)停电。除日本外,北美、欧、巴西等发生的21次重大停电的关键是电网结构问题造成。惨痛的教训一再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域的电网结构由于未采用直流分区(或分区不足)使得交流区域过大,更难以分散外接电源构成点对网的分区结构,结果在庞大、不可控的自由联网结构上一旦故障跳闸,即自然造成负荷转移,不断的连锁跳闸,直到重负荷转移到高阻抗的回路上,系统失稳,就必然会波及全网而造成重大停电。
 
分享到:

关键字:国外 交流 特高压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