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20年。
智能电网发展路径初定 电力设备深入变革的契机
6月28日,由中国国家能源局、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美国贸易发展署主办的中美智能电网对话会在深圳举行。召开此次会议是为落实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签订的《中国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谅解备忘录》,会上,国家能源局首次对中国智能电网的定义、特征、现阶段发展重点等问题给出了明确答复。
据记者了解,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路线的明晰,其标准制定工作也已经启动。“标准制定工作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国家电网此前制定、发布了不少技术标准体系,其中有一些是很可取的。”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告诉记者。
南网打造“联合体”介入风电开发 产业格局将二次洗牌
6月25日,南方电网控股子公司南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网站首页挂出一则“企业新闻”,称由该公司牵头,联合明阳风电、粤电集团,以及国内能源和相关领域的8家知名企业共同出资的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在6月20日成立。
这样,继国家电网成立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染指风电项目开发后,南方电网也正式进入风电开发领域,至此,两大电网全部介入风电开发。
与国家电网不同的是,南方电网控股的该公司集合了风电的各个产业链条,从上游的风机制造企业,中游的风电开发商、到下游的电网,产业链非常完整、清晰。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该“联合体”阵容非常强大,除了南方电网外,不乏国电、大唐、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的身影,三峡新能源也有介入。
对此,有专家认为,由电网参与风电开发项目,可降低并网消纳的风险,降低成本,但由电网主导并参与项目开发,有违电改“厂网分离”的主旨,而且公司汇集全产业链,容易形成内部关联交易,特别对于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风电产业,或将形成二次洗牌。
世界各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路线图
世界电网等级从110千伏到1000千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这个过程也是世界电力技 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历程。特高压输电技术作为目前电网技术的巅峰之作,也经历了多年严谨扎实的科学试验和研究。本文将介绍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各国的发展历程, 向读者展示世界特高压输电技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坚克难,攀上巅峰。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 针对特高 压输电工程的需要,为了发挥特高压 输电的潜在经济性,很多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特高压输电技术相关研究。美 国、苏联、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中国等都分别建设了特高压试验基地,开展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电气设备研制和实际模型的试验与考核,多 年来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硕果累累。世界各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特高压技术研究,大多数研究项目和 任务 (包括主要设备的原型试验) 已于1983~1986 年基本完成。世界第一条 115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和户外变电站于1985 年在前苏联投入商业运营。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 )组织来自特高压输电研究和建设的各国专家成 立了38・04 工作组,对特高压技术进 行了全面评估,并于1988 年以38委员 会的名义提出报告确认:特高压交流 输电技术的实际应用已经成熟。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800千伏是特高 压直流输电确实和有把握的可行电压等级。经过各国对特高压技术多年的研究试验,技术问题早已不是特高压输电发展的限制因素。特高压电网出现 和发展的进程,由大容量输电的市场 需求所决定,主要取决于用电负荷的 增长情况。
智能电网“十二五”末将接纳风电1亿千瓦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家电网”)曾表示,到2020年中国的电网最多接纳1亿千瓦风电。而仅一年后,这一目标的实现时间就被提前了5年。昨天,国家电网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智能电网“十二五”末将接纳风电1亿千瓦。
目前电能储备是世界性难题,储能问题一日不解决,风电电流的不稳定性就难以克服,其并网也将因此受到很大限制,只能被迫采取大范围消纳的方式。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电网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该网架将连接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
2015年,我国的非化石能源装机将达到4.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32%。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风电行业的飞速发展之下,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如果难以与之实现同步,则将遏制风电行业的发展,影响其终端市场。根据国家电网昨天宣布的这一进展来看,风电相关行业如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以及风电场的运营企业将迎来利好。
智能电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将拉动变配电解决方案市场
科技部印发的《智能电网“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要发展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要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20~30项智能电网技术专项示范工程和3~5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5~10个智能电网示范城市和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2011~2015年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电网投资约2万亿元;2016~2020年为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此阶段电网投资为1.7万亿元。
无论是从政策扶持力度还是电网企业投资力度来看,“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建设都将进入全面提速阶段,而作为电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变配电环节,也将迎来全面发展。从国家电网的实际投资规划来看,在全面建设阶段的2011~2015年,能够落实到智能化方面的投资总额约在2860亿元左右,主要分布在骨干网建设、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及调控等方面。
政策扶持与巨额投资奠定了 “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石,这也将带动整个电力产业实现新的腾飞,变配电产业首当其冲,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变配电产业中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变 配电解决方案,亦将受益于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带来的利好而获得迅速发展。
超导电力技术在未来智能电网应用研究
为智能电网已成为电力工业重要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必须能解决未来电网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特大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电网支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运行的能力问题;电网应用现代电力前沿技术的能力问题等。从研究现状和产业化进程来看,美国侧重于在需求侧管理、配电网重构、分布式发电管理等方面;欧洲侧重于推广分布式发电;中国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从大电网和中低压电网2个角度同时切入,在华东电网、华北电网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完全成熟并产业化的成果相对较少。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崭新学术领域,需要从多角度统揽问题,更需要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以适应未来电网的要求。
超导电力技术将是21世纪具有经济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超导技术的实用化、产业化会对电力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国际超导技术界普遍认为,新一代高温超导带材(钇系高温超导带材)有望在5年后商品化,之后超导电力技术将会出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在2010年—2015年期间,各种高温超导电力装置将会陆续进入实用化阶段。据国际超导工业界预测:2010年,全球超导电力技术产业的产值将达到75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750亿美元以上。目前,超导电力技术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若干超导电力设备,如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限流器、超导磁储能系统等已在电力系统试运行。采用超导电力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促进电力工业的重大变革。
传国资委同意国网控股置信电气
中国证券网昨日报道称,上海置信电气公司7月19日拟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对国家电网定向增发事项。公司3月8日即宣布拟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对国家电网定向增发等事宜,由于未能如期获得国资委批文而将股东大会召开日期一拖再拖。本次确定7月19日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召开代表国资委同意国网控股公司。由于国家电网为央企,根据流程,公司首先提交《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通过国资委审核后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通过后提交证监会,证监会通过后即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我们认为,本次股东大会的召开代表国资委已经同意国家电网控股公司。
国网换电模式弊端凸显 关门搞换电岂能长久?
充电好还是换电好,是一道横亘在车厂和供电商之间的两难抉择。经过近两年的讨论和实践,答案已渐渐明晰。抛开双方的利益争执,换电模式比较适合在公众服务领域运营的电动汽车,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主要原因是线路相对固定,便于集中管理;充电模式则更适合私人用户。在这一点上,车厂和电商基本达成共识。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试点城市,也在按照这个原则构建自己的充电、换电体系。
在充换电问题上,杭州的情况属于“极个别”。近几年,杭州电力公司与众泰、海马等汽车企业合作,将一批换电式电动汽车送上公路,建造了大批换电站,主打换电模式的苏沪杭城际互联工程也已通过测试。这种小范围的成功,的确容易让人信心膨胀。值得仔细甄别的是,以换电为绝对主导的网络系统,能适应的仅仅是公共服务领域,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的用电需求。一旦形成定式,将对私人的充电式电动汽车需求产生极大的排斥性。事实上,这种排斥效应已经出现:一种是配套设施上的真实排斥,消费者买了电动汽车找不到地方充电,大企业推出的充电式电动汽车无法在杭州销售;另一种是使用理念上的想象排斥,在私人消费市场启动之前,他们就营造出了一种不能充电的环境,打消了消费者购买充电式电动汽车的念头。
随着油价的起伏,汽车业也跟着动荡不安,人们担心油价问题而犹豫购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逐渐在市场上出现,混动力汽车,双燃料汽车都是为了节省更多的油耗,而完全不耗油耗的纯电动汽车也在市场上展露头角,既环保又不方便,不过由于政策补贴还没有完全普及,在价位上还有点高,不过前景是非常可观的,昨日,国务院刚发的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文点明要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方向。那么,小编在此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目前在售的有哪些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