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农网改造升级要适度超前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7-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山东莱芜供电公司通过推动电力柜台交费、金融机构代收、银联卡交费等12种方式实现了“十分钟交费圈”、“村村都有交费点”,莱芜供电公司也成为山东首个实现“十分钟交费圈”的供电企业。此前,莱芜供电公司在山东首先实现了集抄改造,首先成立了营销稽查监控中心……通过推动工作,莱芜城乡供用电在电网建设、运行维护、供电营销服务等方面标准统一、无差异化程度不断提高。那么,莱芜供电公司在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建设上有哪些特有的做法呢?对此,近日本报记者深入莱芜供电公司进行了采访调查。
 
  努力实现“村村有交费点”的承诺
 
  “实施旧村改造以来,供电所安装了智能电表,加装了集抄采集器,用架空绝缘线替代钢芯铝绞线,将下户线由塑料护套铝导线更换为25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用玻璃胶封闭电缆拐角防止进水,这使得村里的安全用电水平、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大幅提高,再也没有停过电、跳过闸。”7月3日,山东省莱芜市口镇冶庄村村民魏丕冀告诉记者,“供电所还在村里的小卖部安装了POS机,可以交电费、打单据,我们不用再多跑路去供电所交费,真是省钱省时又省力。”
 
  记者在冶庄村采访时恰好看到农电工在进行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更换该村电表、用户进出线、低压线和配电箱,将原来像蜘蛛网状的电线电缆重新梳理,为村民安装智能电表。口镇供电所所长王坤告诉记者:“在农网改造升级中,我们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关键的地方,配网建设、节能型变压器和施工工艺一点也不低于城市的投资和标准,把以前的绝缘阀进户更换为电缆进户,所有配电台区实现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要求。”随后,记者来到口镇新建小区雍和园,看到该小区全部实现了电缆下地。
 
  据了解,莱芜市共有1070个行政村,目前共设立了1452个便民用电交费点,通过建立邮政“三农”代收电费网点、代办电费缴纳业务、金融营业网点等12种方式建成了“十分钟交费圈”,实现了“村村都有交费点”。莱芜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亓红进一步介绍:“可以说,莱芜是山东社会化代收电费比例最高的地级市,且实现进度最快、用时最短、覆盖了从市区到农村的全部用户。”
 
  消除城乡差别理念贯穿电网各环节
 
  与上一轮农网改造主要解决农民用上电的问题不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主要是从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着手,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莱芜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石鑫说:“2010年开始,我们提出推动‘城乡供电五个一体化’建设,即规划建设一体化、生产运行一体化、营销管理一体化、指标管控一体化和普遍服务一体化。”
 
  据了解,莱芜供电公司在推动城乡供电一体化过程中,除结合莱芜地域面积小、无下辖县,发挥莱芜供电全部直供直管等优势外,还在电网规划、投资建设、运行服务、指标管控等各方面牢固树立了消除城乡供电二元体制的观念。在规划上统筹考虑,没有刻意区别农网;在投资上向农村适度倾斜;考虑到农村、农业未来的发展,在农网投资建设上适度超前,10千伏线路全部采用线径为240平方毫米的绝缘线,供电能力是以前线路的2倍;在服务指标上,农村的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抢修服务时限等要求和城市一样。
 
  对此,亓红进一步介绍:“目前我们在农村供电服务抢修时限上比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时限缩短20分钟,并已逐步在全市推进‘30分钟抢修圈’,把抢修重点放在农村,主要通过缩短服务半径、增加服务网点、充实人员、明确抢修半径和路线等措施来实现。”
 
  “三集五大”建设理顺农电管理体制
 
  日前,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相关文件精神,莱芜供电公司已完成“三集五大”(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撤消了原来的三个供电部,将全市18个供电所所有10千伏配电变压器全部上划至营销部,实现了城乡所有配电设施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运维。
 
  “其中,10千伏线路由配电运检工区负责管理,现已在城乡结合部设立配电运检站4个,有利于对农村的配电设备及时进行检修,同时可以提高抢修及时率、缩短停电时间。”莱芜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刘凯说,“18个供电所只保留400伏及以下居民用电服务及设备维护工作,使供电所的职能更加专一、有效。”此外,莱芜还将18个供电所管理标准实行一刀切,即莱芜市所有居民客户用电管理标准统一提升到城区“一户一表”用户的用电标准上,逐步实现城乡用电管理、标准、服务统一。
 
  谈到未来的发展目标,曾担任过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农电部主任、现任莱芜供电公司总经理赵宝光说:“将努力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农电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加快形成城乡供电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具体到硬件上,不断提高各级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软件上,做好供电优质服务,做到客户服务响应快速化、作业程序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客户服务人性化,真正达到‘优质服务,城乡共享’。”
 
分享到:

关键字:农网 改造 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