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西北750千伏主网架拓进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6-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1日,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输变电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西安召开,标志着这项“疆电外送”的能源电力大通道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工程,是继新疆、西藏与西北主网联网后,进一步加强西北750千伏主网架建设的又一重大项目,将形成输送能力更强、更安全可靠的电网结构,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提供电能保障。
 
  工程建设环境艰苦、施工难度大
 
  “新疆与西北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是支撑西北电力大规模外送和新能源发展的又一项重要电网工程,将在服务西北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支撑新疆火电向青海输送,保障青海‘十二五’期间电力供应,进一步提高向西藏直流送电可靠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电网公司总经济师韩君近日介绍。
 
  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新疆电网长期自成一系,独立于西北电网之外。而且,新疆输电线以220千伏线路为主,输电量小,无法实现远距离输送。为破解这种困局,2010年11月3日,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历史,打通了“疆电外送”的电力高速通道,新疆煤炭、风能等资源转化为电力输往内地,为新疆电力参与全国能源配置体系迈出了第一步。截至目前,“疆电外送”电量已突破40亿千瓦时,相当于外运标煤150万吨。
 
  据了解,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涉及750千伏“6站12线”,包括新建750千伏哈密南、沙州变电站和鱼卡开关站,扩建750千伏哈密、敦煌和柴达木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360万千伏安,新建750千伏哈密—哈密换流站—哈密南—沙州—鱼卡—柴达木和沙州—敦煌双回输电线路,途经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全长2198公里,工程投资95.6亿元。
 
  该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复杂,涉及戈壁、荒漠、山地丘陵、盐湖、湿地等,昼夜温差最大接近30℃。施工沿线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幅射等区域。加上参建单位众多,组织协调任务重,设备工艺创新多,工程建设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国家电网总经理助理、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喻新强强调:“要超前制定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策略,扎实做好建设过程管控,确保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各项任务。”
 
  将提高西北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记者从国家电网西北分部了解到,2011年,西北地区新建发电装机容量增长22.96%。截至今年2月底,西北地区发电总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达10381.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2401.5万千瓦,风电装机842.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165万千瓦,占西北电网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3。西北电网“大火电、大水电、大风电”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同时,通过跨区跨省交易,这些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优化配置,节约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5月30日,青海省长骆惠宁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调研期间表示:“努力把青海打造成国家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把格尔木打造成全国太阳能利用示范城,推进太阳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包括青海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甘肃河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黄河中上游水电、汉江和白龙江流域的水电等在内的清洁能源正快速发展,西北已成为我国最大规模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聚集区,同时,要将这些清洁能源送入千家万户还需要外送通道强有力的的支撑。
 
  据介绍,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从2012年6月开始施工,计划2013年9月底投运。届时,新疆至西北主网750千伏联络线增加为4回,形成覆盖新疆、甘肃、青海的750千伏双环网,将把西北串珠状的水、风、光、火电基地连接起来,大幅提高甘肃、青海、新疆电网间功率交换能力,有利于区域水火风互济,实现西北地区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并为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3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提供电能保障。
 
  此外,国家电网西北分部相关人士还介绍,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将为青藏联网和“疆电外送”、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提供支撑,提高直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强化哈密、酒泉和海西地区的电网结构,既有利于直流外送的电源组织,提高直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能够降低直流发生故障时对送端电网造成的冲击。
 
分享到:

关键字:西北 750 千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