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国家电网换流站核心指标国际领先

作者: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2-02-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一个数字,0.125,能代表什么?
 
    在小学接触数学时,它代表小,一个比“1”还要渺小很多的存在;在大学接触统计学时,它代表概率,一个比常用的5%置信区间更宽容的存在;而在2月16日上午,记者采访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梁旭明时,了解到它还能代表工业指标水平,一种世界领先的指标水平。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分公司管理的换流站平均单极强迫停运次数仅为0.125次。这一指标国内领先,同样国际领先。它有何意义,又是如何实现的?
 
    核心指标:从每年6次到0.125次
 
    衡量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水平,主要有两个指标——强迫停运次数、强迫能量不可用率。强迫停运是指未预料的、必须立即停止运行加以处理的问题(如设备紧急缺陷)造成的停运;强迫能量不可用率则是指每年强迫停运时间与一年时长的比例,反映的是直流输电系统能够输送能量的能力。
 
    为什么设备强迫停运指标十分重要?运行换流站就像驾驶汽车。换流站正常运行就像汽车平稳行进在路上,强迫停运则相当于急刹车。汽车急刹车会让乘客措手不及甚至摔倒,并影响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直流换流站强迫停运则会对送、受两端电网造成巨大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面积停电。“强迫停运次数就是看你每年‘急刹车’的次数有多少。”有关负责人说。
 
    2011年,运行公司管理的换流站的强迫停运次数、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两项指标分别为0.125次和0.034%。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公司运行公司管理的换流站平均4年才会发生一次单极强迫停运。
 
    解析0.125次这个数值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告诉我们在国际上处于何种位置,还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年来进步有多大。
 
    我们的位置国际领先。据记者了解,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单双极强迫停运次数平均值为0.41次,这一数值大大优于国外其他国家水平。而国家电网运行公司运维管理的换流站,年平均单极强迫停运仅为0.125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处于领先水平。
 
    我们的进步同样巨大。据了解,2000年以前建成投产的直流输电工程,年平均单极强迫停运次数约为6次,相当于两个月就强迫停运一次。“每年6次这一数值,与当时的设备制造水平、技术应用水平是有关的,但运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梁旭明说,这一数值保持了10多年时间。直到2004年,运行公司成立第一年,年平均强迫停运次数降为1.25次;2007年,降到0.7次;2010年,0.43次;2011年,达到史无前例的0.125次。
 
    企业职责:专业化运维与专业化服务
 
    强迫停运次数的逐年下降,安全可靠性水平的稳步提升,得益于运行公司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一系列专业化运维管理措施。该公司通过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加强安全警示教育等有效途径,确保了其负责的各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其中,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的做法尤其具有开创性。
 
    在工程建设阶段,运行公司就与建设单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从工程投产后的安全运行角度出发,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优化建议,将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提升新建直流工程全寿命周期安全水平。
 
   “我们常常感觉自己是幼儿园阿姨,换流站就是那些需要照顾的小宝宝。深入工程建设,相当于我们利用当老师所获得的经验,帮助‘父母’‘优生优育’,尽量避免先天性、家族性缺陷,使‘小宝宝’从诞生起就是健康的。”梁旭明笑着作了一个比喻。
 
    运行公司作为“幼儿园阿姨”,曾获得哪些经验?梁旭明表示,他们将其总结为21类、269条重大反事故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延伸到换流站成套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等投产前各个环节,每一条措施都要求明确,而且有案例佐证。
 
    “这些反事故措施都是用过去的经验,甚至是教训换来的,因此说服力很强。”梁旭明说,基建单位对此非常认同,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就与运行公司签订了框架协定,明确了建设和运行单位在设计、监造、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合作方式和工作内容。
 
    确保安全生产,是运行公司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运行公司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职责——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提供高端的电网运维技术支援、人员培训、设备检修等专业化服务。在湖北宜昌,运行公司设立了直流和特高压交流运维培训基地,为公司系统培训直流和特高压运行人才;从2009年起,先后选派48人赴西藏、青海、四川、陕西、辽宁等地开展对口技术支援,至今仍有7人在拉萨换流站、5人在格尔木换流站帮扶。
 
   “此时,运行公司扮演着‘孵化器’的角色。”梁旭明解释说,如果一项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大、挑战性强,譬如引入新的电压等级、试验新的核心设备、应用新的关键技术等,往往由运行公司负责;在运行公司积累充足经验,工程应用逐步成熟并大范围推广时,运维工作就会逐步转交给属地单位。
 
    运行公司成立近8年来的发展经历充分体现了“孵化器”的作用。2004年,国内只有葛南、三常、三广3条直流工程,电压等级均为±500千伏,全部由运行公司负责运维。到2008年年底,±500千伏运维经验基本成熟,部分±500千伏换流站由此进行了属地化移交,而更高电压等级、更大输送容量的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则成为运行公司电网运维业务的重点。现在,运行公司又将精力集中到了±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上。
 
    改革创新:从“三化”到“六化”
 
    在很多人看来,变电运行工作似乎并不需要创新。梁旭明不认同这一看法。他表示,这同样类似于“幼儿园阿姨看宝宝”,你当然可以按部就班地“看护”,但想要“小宝宝”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就需要不断想出新的办法和手段。
 
    从2009年起,运行公司就开始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和运行管理水平。这一年,运行公司实施了“三化”改革——运检一体化、机构扁平化、职责矩阵化。
 
    “以前一个站平均要40人,‘三化’改革后,这一人数降为24人,其中还包括站领导和综合管理人员。”梁旭明说,“节省出来的人就可以接手新的换流站运维工作。”
 
    2010年,在“三化”基础上,运行公司又提出换流站“区域集控化”。它以端对端工程远程操控为基础,通过集中归并两端换流站的运行监视、设备操作等工作环节,实现对换流站运维工作的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运行管理效率。“以宁东—山东±660千伏工程为例,银川东换流站远程操控青岛换流站,减轻了青岛换流站运行人员压力,进一步验证了直流集控模式的可靠性,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梁旭明说。
 
    2011年,运行公司针对人才培养工作,又提出“团队精锐化”。具体实施了“璞玉”、“磐石”、“英才”、“鹏程”等4项人才培养计划,其中,“璞玉”计划针对新员工,目标是确保其两年内胜任本职工作;“磐石”计划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目标是使其成为“固本强基之石”;“英才”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可用英语向国外相关人员讲课的特殊人才;“鹏程”计划则着眼海外技术支援,目标是培养专家型、国际化人才。
 
   “这几项人才培养计划都是有针对性的,是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梁旭明说,“璞玉”、“磐石”主要是针对特高压直流的快速发展,“英才”、“鹏程”则是服务于我们的特高压技术“走出去”战略。
 
    今年,运行公司在此前基础上,又提出“管控效能化”,从而使改革由最初的“三化”发展为“六化”。
 
    梁旭明说:“每年我都要去基层调研,召开职工座谈会。每个人都必须发言,言无所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基层运行人员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事务性、重复性工作。”“管控效能化”的核心就是减少一线人员不必要的负担,过滤事务性、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价值。
 
    “管控效能化”的实施成果尚待时间检验。不过,正如梁旭明所说,“改革创新成功与否,最终要反映到关键业务指标上。”从这一角度看,他们的措施是切实有效的。
 
分享到:

关键字:国家电网 换流站 核心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