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年2月10日停用>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 返回

美国将互联网模式引入智能电网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1-02-10 浏览:8次

  最近,美国国内针对智能电网建设项目的质疑不断增多。例如,建设费用远远超过最初的预算、消费者抱怨家庭内安装了智能电表反而使电费支出增多等。

  但是,仅根据这些报道,就认为“美国智能电网项目开展不利”尚为时过早。实际上,如果你能够到当地亲自参观美国智能电网建设项目,从火热的场景与重视的程度,就可以看出美国希望在能源领域把握如同其在互联网领域那样的霸权。

  互联网萌芽阶段,不断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扶持,通过民间组织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将新技术不断标准化,营建了一系列体系框架,并基于此促进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在短短的时间内将其影响力扩大到了全世界范围。美国互联网产业之所以如此成功快速发展并长期掌握主导权,主要是“美国政府强有力的扶持”、“技术的标准化”、“新成员的纷纷参与加速市场形成”等三点原因。实际上,美国智能电网项目建设也正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首先,“美国政府强有力的扶持”。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成立之后不久即通过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ARRA)》,并推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45亿美元专用于扶持智能电网的发展。

  除了直接投资之外,美国政府还出台了购买太阳能光伏系统与电动汽车以及建筑节能改建的补贴与减免税等一系列智能电网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

  不仅在财政上,基础研究方面也有来自美国政府的强有力扶持。例如,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与俄亥俄州的巴特尔研究院等都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对智能电网项目进行着大规模研发。

  其次,“技术的标准化”。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为主,研究了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性与网络安全等各项技术标准。

  目前为止已经提出75项标准。其中25项已经于2010年1月确定。这25项标准包括了智能电表与家用电器可进行双向无线通信的ZigBee技术的智能能源规范。此外,2010年9月2日还公布了《网络安全指南(初版)》。此外,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现在仍在快速推进标准化工作。

  第三,“新成员纷纷参与加速市场形成”,而且其中的“新成员”主要是IT企业与高科技企业。智能电网建设项目的主力军表面上是电力公司或者地方政府。但是,实际主导“智能化”的却是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IT企业、在特定领域内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这些美国企业或机构无一不拥有强大的全球业务分部。

  例如,从事IT咨询业务的美国埃森哲公司承担了科罗拉多州博尔德智能电网试点项目“智能电网城市”与荷兰阿姆斯特丹、日本横滨智能城市项目的项目管理;美国IBM公司打着“智慧地球”的旗帜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提供智能城市咨询与IT服务,在日本,日本IBM参与了日本北九州市的智能城市项目。

  高科技企业方面,最著名的是美国银泉网络公司。成立于2002年的这家公司主要为电力公司提供面向智能电网的高级电表架构(AMI)搭建与运用的解决方案。该公司具有美国硅谷的Google风险投资公司与全球首屈一指的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美国凯鹏华盈(KPCB)公司等多个大型投资公司的股份。

  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埃里克称,“电力公司现在就有必要建设智能电网。数千万部智能电表的安装需要五年时间。”美国加州能源巨头太平洋(601099)燃气和电力公司(PG&E)就是该公司的客户。PG&E已经在加州北部部署了大约700万部智能电表,预计在2012年前完成对服务区域内所有消费者的安装工作。此外,美国银泉网络公司还为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提供了AMI解决方案。
 

分享到:

关键字:美国 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