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印度停电敲响警钟 电网与电源建设需同步发展

作者: 来源:中电新闻 发布时间:2012-08-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报道,目前印度三大电网电力已经全部恢复,连续两天的印度大停电事故终于出现转机。此次大停电事故共波及了印度超过6.7亿人口,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影响人口最广的一次电力系统事故。
 
    电力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印度大停电,也为我国电力安全敲响了警钟。深刻反思印度大停电缘由,探寻我国电力安全保障之道,成为当前我国电力行业集体面临的重要功课。
 
    印度近半地区停电
 
    印度当地时间7月30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印度北部地区包括首都新德里、中央邦、北方邦等在内的9个邦发生停电。7月31日下午13时05分,在印度北部恢复供电数小时后,印度东部、北部、东北部超过20个邦再次陷入电力瘫痪,印度全国近一半地区的供电出现中断。
 
    停电严重打乱了印度的交通网络,同时,首都新德里7个水厂没有备用的供电系统,被迫关闭。
 
    资料显示,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印度电力行业由中央和邦双重管理,邦电力 局负责运行邦发电厂和邦内独立发电公司,印度国家电网公司掌管中央输电基础设施,负责运行中央管理的发电厂和大型独立发电公司,配电部分由邦电力局和私营供电公司负责。此次发生事故的便是国营北方供电公司。
 
    印度电网由北部、南部、东部、西部及东北部5个大区电网组成,北部和东北部电网交流同步互联,南部电网通过直流线路或直流背靠背与其他大区电网互联。计划2014年形成全国联网。截至2012年5月,印度总装机容量为2亿千瓦。
 
    印度电网运行管理存诸多问题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印度此次大停电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太差,尤其在电源建设相对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没有与之匹配的电网建设,输供电网络比较薄弱。
 
    据了解,尽管印度发电量世界排名第五,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但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人均用电量世界排名较低,各地限电频繁,即使在首都新德里也经常拉闸限电。统计显示,2011年,印度仍有约2.89亿人没有用上电,占总人口的25%。在农村地区,这一数字更 达到了33%。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所黄翰博士表示,印度不具备全国坚强的骨干网架,在缺电的时候无法互相补给,互相帮助,就容易造成一个区域垮了,其他区域受牵连。尤其是在现在这么大的用电量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发生系统的震荡、崩溃等一系列事故。
 
    此外,据黄翰分析,除了电网结构不合理外,电力系统管理体制也是造成事故扩大的因素之一。像第一次停电本来只是一个局部事故,经过一些技术手段就可以避免,但由于电力系统的集中运行管控能力严重不足,造成邦不太愿意听从中央一级的统一调度管理,私自从电网获取额外的超负荷的电力使用,才造成电网超负荷运行,最后导致整个电网的崩溃。
 
    印度停电的启示
 
    那么,印度大停电事故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大面积停电对现代社会影响是灾害性的,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危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这次印度停电事故就是各个邦为了片面满足电力供应,牺牲了电网整体安全。”国家电网公司安监部主任尹昌新说。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指出:“造成此次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电网运行、经营、发输配各机构在处理事故的时候需要协调环节过多,耽误了宝贵的控制停电事故的时间。过度分散的电力规划、建设和调度运行体制,不利于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林伯强表示,电网与电源建设必须同步发展。以往我国曾有过一段“重发轻供不管送”的时期,但是近几年已经在慢慢扭转。“目前来看,我国电网和电源的投资比例是比较合适的。”尹昌新告诉记者,为深刻吸取印度大停电教训,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将于8月3日开展一次安全日活动,加强电网的风险评估和分析,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表示,下一步将最大限度发挥特高压跨区输电作用,及时组织开展短期交易、临时交易,灵活调剂电力余缺。同时,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加强需求侧管理,落实好有序用电措施,确保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户用电。
 
分享到:

关键字:电网 专项规划 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