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膜技术是钒液流储能电池的核心,离子交换膜技术则是首先需要取得突破的核心。钒电池国内目前除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之外,均依赖美国杜邦公司提供,或采用类杜邦技术的再生、仿制隔膜。
政府在推动储能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上,应从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入手,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研究机构的研发扶持力度,以及产业化能力建设的推动,为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国产化的基础。
2、鼓励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加快发展速度
政府对液流储能电池项目研发与示范支持、经费扶持力度和日美等国相比远远不够。政府应加大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支持,特别是应该尽快出台推动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应用的财政补贴支持政策,推动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将储能技术与具有联动效应的风电、光伏电、智能电网、备用电源、应急电源、充电站等相关领域的政府支持研发、示范项目进行配套捆绑,加快液流储能电池技术与不同应用领域的合作示范运行,为未来钒电池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3、加快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制定,推动储能技术应用
对于风电和光伏电等新能源项目,政府可通过政策规定或标准规范要求液流储能电池技术的配套,减少并网时波动性对电网控制、管理的冲击。
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并网认证和检测制度,引导在风电、光伏发电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同时规定电网公司对满足并网规范的电能必须全额接收。这样既保障了电网的稳定运行,也利于风电、光伏发电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储能产业加快发展。
4、从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角度理顺能源利用价格体系
政府应从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可以实施对使用非环保的化石能源应用增加资源税、环境保护税,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给予税收及贷款优惠、进行财政补贴、实施峰谷电价、两部制电价和储能电价等不同的电价等优惠政策,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