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Top1华为助力南方电网 全球首个TD-LTE电力智能网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6日宣布为南方电网在珠海市完成了全球首个采用TD-LTE技术的智能电网的部署。这对于中国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具有示范意义。针对珠海电力配网自动化业务需求,华为公司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在珠海市部署集团公司首个无线1.8GHz配电网试验点,是业界第一个将TD-LTE技术应用在电力行业的智能网,具有非视距传输能力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带宽大、不受限于地面线路结构等诸多优点。该方案针对配电自动化、计量自动化以及配电网视频监控业务等需求,能够在非视距的条件下为用户提供多场景下的高带宽无线数据接入,以及VOIP、视频监控等多种增值业务,改善电网整体工作性能和效率,提高电网抄表在线率。该通信网络运行良好,具备大容量、高带宽,低时延,多级QoS保障等显著特点。
Top2 国网拟耗资5000亿建特高压 避免印度式停电风险
据记者报道,受印度电力事故的警示,国家电网公司召开印度大停电事件专题会议,开始部署安全大检查。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三纵三横”的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以及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预计耗费资金5000亿元。
国家电网认为,一张网促进了电网的互联力度,能够使得局部电网之间相互支援,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专家们反对建特高压的理由有如下三个:一是交流特高压技术不太成熟;二是用交流特高压将区域电网联系起来,有导致全国大停电的危险;第三,特高压电网输电线路越长、电压越高,造价越高,而且超过一定距离后用交流特高压输电,损耗和阻力增大,长距离送电其实并不划算。
Top3 智能电网能使我国电网变得更加“坚强”
近日,印度多个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全国近一半地区供电中断,逾6亿人口受到影响。虽然停电两天后该国电力部门宣布恢复正常供电,但此次大事故背后的原因已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不够坚强”、“可靠性差”是电网专家们对印度电网的整体评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同时指出,我国要从印度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电网的统一调度,各电力公司要做好应急预案,预防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Top4 智能电网推进新能源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晓莉表示,中国电力需求呈“先快后稳”的走势,在目前状况下要做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在政策、标准、投资、技术等多个方面也都面临挑战。
面对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储能等问题,走在前面的德国和美国开始关注的是智能家居和智能电表这些终端用户,以便对相关光伏、风电进行更为灵活的应用和处理。现在的问题是,拥有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面临并网储能难题,导致这些电不能被广泛应用。黄晓莉认为,要让立法、监管合作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从用户端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上网问题。来自德国的专家介绍了德国以市场为导向,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设想。来自美国的代表表示,美国未来将发掘电力部门的创新潜力,并通过与用户互动,完成智能电网的优化。
小编语: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在政策、标准、投资、技术等多个方面也都面临挑战。在面对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储能等问题时,我们应多向走在行业前端的德国和美国学习,以便对于行业内难题进行更为灵活的应用和处理。
Top5 智能电网催生巨大市场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公开表示,将通过实施电力光纤等智能电网工程,使电网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有机融合。此举不仅变“三网融合”为“四网融合”,而且注定了国家电网将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成为支撑力量。
剑指三网融合
“电网投入网络建设是大手笔,一单就是上百亿。”“三网融合”专家吴纯勇说起国家电网投入网络建设的规模来大为咋舌。他告诉新金融记者,国家电网远比电信网来得生猛,3G网络几年了仍有许多地方没能顾及,但国家电网则在提出建设智能电网不久后,就在网络领域布下天罗地网。智能电网建设的大戏已经开幕,光纤入户已开启试点,物联网建设已大规模介入,与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协议也已落地。
Top6 江西省上饶县首座智能化变电站开工
3日,位于上饶县枫岭头境内的上饶首座智能化110千伏变电站开工。
据了解,上饶枫岭头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2012年上饶电网建设重点项目,设计标准要求高,是上饶电网第一个智能化变电站。本期建设50MAV主变1台,110kV出线2回,35kV出线4回,10kV出线14回,预计明年5月竣工投入运行。届时,上饶西城及320国道枫岭头工业走廊用电压力将得到缓解,全面提升上饶西城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为上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