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瑞浦兰钧张小聪:以质取胜,坚定出海

作者:记者 俞叶波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12-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动力锂电池已成为锂电池产业的主要增长动力。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面对原材料价格的连连下滑和行业内卷导致的产能过剩,今年以来,动力、储能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电池领域正经历着残酷的淘汰赛。以储能电芯为例,如今0.3元/Wh—0.4元/Wh的价格已触及部分企业成本线,价格仍有持续下滑走势更让企业倍感压力。

  如何在趋于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先上岸幸运儿?日前,瑞浦兰钧副总裁张小聪接受了潮新闻采访,并针对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发表了观点。

  以质取胜

  “市场的‘卷’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常态。我们欢迎良性竞争,欢迎‘卷’质量、‘卷’技术,而不是‘卷’价格。”张小聪认为,市场竞争激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常态,但仅凭价格竞争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早在2022年,瑞浦兰钧重磅推出的 “问顶” 电池技术,已创造了一系列亮眼数据,比如 “在电芯层级将能量密度提升15%,在系统层级将有效体积利用率提升26%,将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到450Wh/L,超过了当时400Wh/L的行业平均水平,使得磷酸铁锂车型迈入700km续航门槛、三元锂电池续航甚至突破1000km” 等,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

  2024年,瑞浦兰钧高竞争力产品层出不穷:2月,“问顶”320Ah电池正式量产下线;9月,瑞浦兰钧与东风日产CTP 3.0项目超充动力电池正式下线;“BIG BANK”商用车电池系统以及GREEN BANK插混专用电池包正式发布……

  “瑞浦兰钧在成立之初,便确定了动力、储能双轮驱动的公司发展战略,2019年,储能电池市场刚刚起步,我们就坚持以车规级高品质电池产品为标准,开发高品质的储能电池。”张小聪表示,“中国要在全球范围内始终保持新能源产业的领先性,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据悉,针对当前储能市场大电芯的趋势,瑞浦兰钧也已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成功推出了6.9MWh储能电池舱,该产品集合了公司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耐久续航、安全防护、智能高效三大优势。

  凭借其持续的设备更新与技术迭代,仅成立7年的瑞浦兰钧出货量得以迅猛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瑞浦兰钧实现营业收入75.97亿元,同比增长15.2%。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7.58GWh,同比增长约316%;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8.60GWh,同比增长约45%。

  坚定出海

  当下,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在欧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地区,亦或是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张小聪表示,从光伏组件、风电设施,到锂电池,再到新能源汽车,通过深厚的新能源产业基础,中国质优价廉的新能源产品已成为出口的主力。

  市场前景同样广阔。据预测,到2026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4亿美元,2027年,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262GWh。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布局已是锂电企业必须完成的战略版图。

  2023年9月,瑞浦兰钧欧洲子公司于德国慕尼黑正式启动;今年4月,瑞浦兰钧与全球知名储能集成商Powin再次达成合作;9月,瑞浦兰钧美国子公司正式开业,标志着瑞浦兰钧全球化战略正快速稳步推进。

  “国内市场是基本面,海外市场是利润增长点。”谈及出海战略,张小聪表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储能行业还会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今年,瑞浦兰钧已在东南亚设立子公司,这为我国新能源产业“走出去”、“沉下去”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张小聪看来,在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由于本地缺乏覆盖全面的电网,构建光伏-储能电池的微型离网系统、微电网系统是最佳的能源解决方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为浙江省行业头部企业,瑞浦兰钧已经为众多全球知名品牌提供储能产品。根据InfoLinkConsulting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瑞浦兰钧在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户储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一定会率先涌现出一批新能源国际化企业。”对此,张小聪信心满满。

分享到:

关键字:瑞浦兰钧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