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用户侧储能 返回

持续限电“撬开”工商业储能巨大市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22-09-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8月中下旬,受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四川出现电力缺口,不得不对工业用户进行限电,并波及了部分居民用电,一度引发了社会热议。

其实自去年以来,限电话题一直甚嚣尘上。为缓解用电负荷高峰期缺电问题,去年起,国内多地调整分时电价政策,提高尖峰段电价,扩大分时电价峰谷价差。除大工业用户外,一些省份还将峰谷分时电价纳入居民电价,对工商业用户加大力度扩大峰谷分时电价的范围和价差。

在此背景下,工商业储能成为国内企业实现紧急备电、维持正常经营、降低能源支出的重要手段。部分城市的电价机制已经让国内工商业储能加速”驶入“商业化进程。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判,2023-2024年国内工商业储能将会迎来发展以来的新一轮高峰。在2025年,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出货量有望超10GWh(不含在电网侧和发电侧项目使用的工商业储能系统)。

新老玩家竞逐

国内外工商业储能市场方兴未艾,市场需求巨大但竞争格局尚未全面打开,市场整体处于爆发前夜。

工商业储能容量在几十千瓦到几兆瓦之间,主要由电池、BMS、储能变流器、配电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组成。相对动辄百兆瓦的大型储能,工商业侧储能“入场”相对容易得多。因此,亿兰科电气、零碳智能等新工商业储能品牌不断涌入,逐渐与老玩家形成共舞局面。

2021年来工商业储能投融资案例(部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整理(GGII),2022年8月

现阶段,规模较大的工商业储能企业包括时代星云、沃太能源、美克生能源、库博能源、奇点能源等。其中时代星云依托母公司宁德时代和星云股份的产业赋能,已经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工商业储能、移动储能、光储充检等全系列产品供应能力。

沃太能源成立于2012年,凭借户用家储技术积累快速布局工商业储能,其T30、T50等工商业储能系列已经在欧洲和国内批量示范供应。

GGII分析认为,当前各企业的竞争壁垒尚不明显,未来新进入者可以通过资本融资、差异化市场开发、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等来实现弯道超车。

“工商业储能将成为工业生产及大型商圈的标准配置产品,成长空间可期。”GGII进一步分析得出,未来2-3年市场将不断迎来新的工商业储能品牌,市场也将持续处于品牌竞争期。

光储一体之势兴起

在新能源持续推进的进程中,工商业储能与分布式光伏逐渐成为竞逐市场的“黄金搭档”。

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布置在用户侧的集能源生产消费为一体的能源供应方式,可为用户提供冷热电多种能源供应,具有就地利用、清洁低碳、多元互动、灵活高效等特征,是现代能源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储能市场“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开发利用模式受到广泛重视,加之不断出台的政策利好,“分布式能源+储能”模式处在飞速发展阶段。

以时代星云在广东光伏储能项目为例,10MW光伏储能系统预估25年可累计发电20990.7万度,根据项目所在地电价预估,平均每年可从光伏发电获益约99.8万元,25年预估可累计获利2494万元。

而随着分布式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增加,适应海量分布式风光电源接入的电网改造急迫性随之加强,未来工商业储能与分布式光伏的结合将是工商业储能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工业园区、充电设施应用最广

据GGII储能项目库显示,2022年以来已有187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含工商业储能)更新进度信息,涉及规模达3.9GWh,其中新增备案项目99个,延续2021年H2以来国内工商业储能快速发展的势头。

高工储能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备案的工商业储能大多数应用在工业园区、充电设施两种场景中。

工业园区配置储能可以利用峰谷价差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在停电、限电时作为备用电源,减少因停工造成的不必要的资金亏损。

而在充电桩上配备储能,就使充电桩变成了大型充电宝,在用电压力高峰时期,用自身自备电源给汽车充电,可以有效缓解电网压力。

据悉,目前国内工商业储能的运营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是由工商业用户自行安装储能设备,可以直接减少用电成本,但是用户需要承担初始投资成本及每年的设备维护成本。

另外一种是由能源服务企业协助用户安装储能,能源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资产并负责运维,工商业用户向能源服务企业支付用电成本。以广东为例,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电网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为主要投建单位。

四大因素驱动

随着国内工商业电价的逐步放开,国内工商业等大型用户侧储能项目形成爆发之势。

第一个驱动,较好的经济性是促进工商业储能发展重要因素。

根据各省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执行电价,上海、湖北、江苏等地大工业用户的夏季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在这些地区工商业储能存在较好的经济性。从投资回报率看,江浙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工商业电价差明显的地区,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集中在5-7年。

以制造业企业众多的江苏为例,“分时电价机制+高耗能电价上涨” 的新政策实施后,工商业用户配储项目的回收期可大大缩短。

第二个驱动,工商业用用户峰谷套利、备电需求持续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黑龙江、辽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福建、宁夏、青海、上海等省市已先后发布限电通知,已对成千上万的企业造成生产损失,连宁德时代四川分工厂也受此“连累”。

“限电”事件之后,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居安思危“。储能系统可通过对光伏出力削峰填谷,既可提升光伏电能的利用率,又可在限电时保障正常的生产。再次背景下,普通工商业用户为保证稳定用电,在屋顶装光伏、配储能需求攀升。那么,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

第三个驱动,来自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急迫性。

新型储能的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电网发展,将形成大电网主导、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格局。

简而言之,电力系统需由“发-输-变-配-用”的单向过程,形成“源-网-荷-储”的一体化循环过程。

此时,以家庭、社区、园区等不同大小的区域形成多层级微电网,更多的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主体与周边用户直接交易,电源、电力用户、储能、虚拟电厂将参与进来,区域电网发挥调节作用。

未来,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加速构建、虚拟电厂技术的成熟应用,电力现货交易及电力辅助服务也将成为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渠道。

第四个驱动,则是直接源于储能系统成本下降等因素。

据GGII分析,电芯材料、芯片、PCS等工商业储能上游核心部件在2023-2024年进入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周期,系统成本有望回落至1.2元/Wh以下的水平,大大减轻国内业主单位和能源管理运营商的资金压力。

随着储能电池成本的降低,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必然更加优化,工商业储能的市场的潜力将会进一步得到激发,工商业储能有望成为工商业光伏之后的新风口。

分享到:

关键字:用户侧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