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用户侧储能 返回

搭建新型电力系统终端硬件数据网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3-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智能融合终端就像人的神经末梢,把收到的各种信号,统一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和处理,更精准、及时、高效。”3月11日,在海宁尖山新区山东湾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调试现场,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技术员俞威介绍说。随着终端调试成功,尖山新区的309台智能融合终端全覆盖。

“台区”是指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及区域。实现源网荷储四侧资源协调控制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一大关键。如何让“台区”这一电力系统“神经末梢”实现中低压电网源网荷储四侧资源协调控制?智能融合终端将发挥大作用。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浙江省电科院在山东湾台区共建新型配电台区智能化技术综合实证示范工程,通过安装新型设备对居民光伏进行改造升级,探索制定最佳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配电台区应用技术路径与实施方案,这也是智能融合终端在台区的典型应用场景。

“山东湾台区居民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农家乐以及源网荷储资源丰富。通过加装智能融合终端,以及其他电气设备,可实现对居民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智能互动。”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王大健介绍,智能融合终端能够对充电桩和移动储能装置进行调控,实现有序充放电,进一步提升台区内的光伏消纳率。此外,智能融合终端还将对大电网的运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小终端,大作为,智能融合终端作用不止于此。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海宁模式”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还开发了终端+光伏预测、终端+储能调控、终端+主动检修等多种应用场景。工程的顺利投运,对浙江省新型配电台区的新技术实证提供了“试验田”。

目前,海宁全域的7778台智能融合终端也在加紧安装中,一张大脑神经网络般的“终端网络”正在缓缓铺开。下一步,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完善智能融合终端的应用,不断推动特色功能落地,丰富终端的应用场景,实现“一端多能”、“一端多用”,搭建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终端硬件数据网。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