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用户侧储能 返回

用户侧:储能应用场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Dk 储能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1-11-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围绕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五大环节,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在发电侧,主要是联合传统火电机组参与AGC辅助服务、与新能源风光配套平抑波动提高风光利用率;在电网侧,主要是与特高压送受端配套紧急功率支撑、变电站储能调峰调频、配电台区储能缓解重过载;在用户侧,主要是工商业用户削峰填谷、光储充微电网。

图1 储能应用场景分类

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储能价值如下:

图2 储能价值

以上三个应用场景用户侧相对来说最简单易懂,通俗来说就是在夜间电价低时通过电网给储能充电,白天电价高时通过储能给负荷放电,赚取峰谷电价价差收益,因此以往的用户侧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广东等峰谷价差较高地区。自今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份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文件,峰谷价差不断拉大,部分省份的价差已经超过1元/kWh,且随着储能系统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在用户侧的大规模应用指日可待。

表1 已公开分时电价政策的省份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用户侧储能项目可行性评估关键点、成本构成、现行分时电价政策背景下的收益情况。

一、可行性评估关键点

用户侧储能可行性评估简单来说主要是以下四点:能赚多少、配置多大、接到哪里,放在何处。围绕这四点,细化考虑的因素如下:

(1)目前用户侧可量化的收益来源主要是峰谷电价收益。建议考虑峰谷电价差0.8元/kWh及以上区域,如有变压器扩容刚需的场景、配套储能节省基本电费、有需求侧响应政策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条件,进行详细测算;

(2)储能配置多大,与用电负荷特性与峰谷电价时段强相关。项目运营期一般为10年,建议选择具有明显峰、谷负荷特性且长期稳定的用电企业,并且搜集2年以上日负荷曲线及电费单进行评估(对应到接入变压器下2年24个月每个月的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取典型负荷曲线数据、电费单)。

(3)一般用户侧配置规模较小,以400V、10kV电压等级接入为主,需要搜集电气一次图及了解可接入变压器下负荷情况(包括变压器是否具备备用间隔、负荷使用年限、未来负荷新增计划等),评估接入空间。

在进行配置评估时握住以下原则:夜间电价低谷时储能充电的功率+夜间负荷要小于变压器容量的80%,白天电价高峰时峰时负荷要大于储能放电峰值功率,提高储能利用率。

(4)目前储能设备的布置分为室内、室外两种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址时尽量选择离办公场所、密集人群较远,离接入点配电房近(建议100m以内)且便于线缆排布的地方,同时需考虑便于运输、吊装(无遮挡物)的场地。另外,需考虑2T/m²的承重,场地可根据情况做硬化加固;室外布置还需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如海拔、温湿度、降雨量等,根据情况进行集装箱防腐、隔热、基础加高等处理。

(5)需考虑当地消防部门要求、并网及验收要求(如有)。

(6)项目如配置有光伏、充电桩等设备,需结合光伏发电情况、充电桩负荷使用情况,评估储能系统配置及充放电策略。

二、储能项目成本构成

由于项目规模及电压等级一般较小,目前用户侧储能系统主要采用All in one的方案,即将电池堆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双向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汇流、配电、温控、消防、视频监控、照明等辅助系统集成在单个集装箱内,根据情况选择接入点是否新增开关柜。下面以典型1MW/2MWh,400V接入,室外集装箱布置的储能项目为例,储能系统造价构成比例如下所示:

图3 1MW/2MWh储能系统成本构成比例

加上设计、运输及保险、吊装、安装、调试、土建施工、线缆及接入等费用,EPC造价构成比例如下所示:

图4 1MW/2MWh储能EPC成本构成比例

三、收益分析

以江西分时峰谷电价,投资1MW/2MWh用户侧储能项目为例进行收益测算。

图5 测算条件

根据以上条件,测得IRR为8%,静态投资回收期6.5年,动态投资回收期9.1年。

图6 收益测算

以上仅是按照每天做一个充放循环(即夏季冬季尖峰-低谷2h,春季和秋季高峰-低谷2h)考虑的峰谷电价差收益,可以看出已经具备投资商业模式。

其实不仅是工商业、大工业用户,很多省份5G基站配套储能收益也非常可观。根据不同区域峰谷电价、储能补贴政策,可充分考虑节省基本电费收益、参与需求侧响应收益、参与辅助服务等收益、业主分成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四、其他

部分省市出台了用户侧储能相关的标准及并网规定,可以做参考。如2017年9月,国网江苏发布了《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定(试行)》,并于2018年7月发布了对该文件相关内容的补充说明;

北京地方标准《用户侧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于2018年9月获批立项:

今年7月,中电联发布关于征求能源行业标准《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意见的函:

分享到:

关键字:用户侧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