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用户侧储能 返回

“新基建”将引爆储能市场

作者:韩逸飞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以来,储能市场开始回温。从电网侧、用户侧到电源侧,储能应用热点切换频繁。业内人士预计,“新基建”将成为2020年储能行业的一个增量市场。

“新基建”带动储能爆发

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新基建”中的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均离不开电能。而随着大量“新基建”项目的投运,对电网的负荷调度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储能在“新基建”中将起到缓冲和增强电网协调能力的作用。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蒋世用认为,2020年是我国“新基建”发展的关键一年,接下来的5G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储能系统的加入显得至关重要。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涌入储能市场。

身份问题不影响储能发展

储能并非新技术,与电力工业和大电网相伴而生的抽水蓄能,已有百余年历史。但与不少国家相比,我国储能“身份”认同却相对滞后。业内呼吁,应赋予储能合理的身份定位。

“要从全局衡量储能的价值,给予储能独立的主体地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彭才德曾在此前召开的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表示。

不过,仍有业内人士表示,储能的市场定位虽然尚未明确,但并不影响其发展。

德国莱茵TüV集团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总经理李卫春表示,无论是储能“身份证”,还是市场准入证,对于储能发展来说,都不是最关键问题。重要的,是储能本身的价值,以及有没有被市场和用户所接受。“现阶段,市场可以通过两个维度去解决储能身份问题,第一是放眼全球,不将储能应用局限在某个单一市场中;第二是从应用场景考虑,储能为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和客户提供服务,就是以什么身份参与市场。这样一来,身份问题,就不再是困扰储能发展的问题。”

多种储能形式助力“新基建”

据了解,现有的通讯基站普遍存在供电容量不足的问题,其90%的存量电源需要扩容改造;对于新建基站而言,也面临选址、电源引入和安装工程等费用高的问题。

而储能技术的应用,则被视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救命稻草”。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姜正茂表示,储能对于“新基建”来说,就好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储能式备电系统在基站+储能、数据中心+储能等场景应用广泛。储能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基石,是各细分产业的“粮草”,需要走在前面。

当前,我国已有超过 20 个省市正式发布 5G 产业规划。2020 年,三大运营商 5G 投资预算约为 1803 亿元,同比增长 337.6%。在姜正茂看来,储能采用最新智能技术,可解决“新基建”供电容量不足等问题,助力5G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