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南网储能2024年2月27日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储能科技公司”)与蔚来能源投资(湖北)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站业务、虚拟电厂、电池梯次和回收利用等领域合作。
合作对象和内容都“自带流量”。
用电设备多元化、负荷峰谷差拉大和新能源规模化增长,将增加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需要多元资源提供调节支撑。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发布的车网互动、储能能力建设、配电网发展等多份文件,都引导分布式储能、可控负荷等参与电网调节。
看好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和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聚合参与系统调节的前景、拓展新兴业务是南网储能和蔚来牵手的重要驱动力。储能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集中式大规模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迅速,对电网的调峰调频系统备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其可以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发挥有效功能。与此同时,充电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补能模式,一些投资者对发展换电模式以及换电站参与虚拟电厂运营的必要性存在质疑。“探索新兴业务,观念应该更开放。”
国内外其他行业的市场经验说明,当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并探索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细分领域也可以占据一席之地。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的趋势下,充换电两种模式是能够并存的。根据公告,南网储能和蔚来将共同推动换电标准化、换电站专利研发及换电专利开放。
实际上,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V2G)并不新颖。由于电动汽车车主担忧频繁充放电会加速自有电池损耗,V2G的市场化应用仍然较少。该负责人表示,采取换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其电池所有权不属于车主,能减轻车主的担忧,提高参与车网互动的意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在经济激励下,车主的自发调节行为还有望形成群体效应,孕育出新的经济形态。
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地方和企业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
新兴产业关系我国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长远性、导向性、动态性等特征,其诞生也可能伴随争议和不确定性。有观点认为,布局新兴产业是“站在当前看未来”,要敢于突破现有观念,具备前瞻性意识。
部分传统产业有较明确的投资收入预期,而投资新兴产业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需要市场多一些耐心和包容。有从业人员透露,部分企业对新兴业务的盈利考核操之过急,不利于业务发展。他建议,要给新兴业务一定的爬坡期,并尽快制定、调整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考核方式和指标,为扩大新兴业务布局奠定基础。
2024年3月5日,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表示,目前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3%,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他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要开放,摒弃过去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追求规模,追求脱实向虚,“挣快钱”等。中央企业一定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