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知识产权与专利 返回

江苏综合能源公司储能及产品事业部:创新核心技术 加强品牌建设

作者:数字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公司 发布时间:2024-01-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3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网省公司决策部署,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围绕“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核心能力”两条主线,锚定“业务转型升级、管理规范高效”两大目标,在应变局、稳经营、促发展中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建设业内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企业交出精彩答卷。

2023年,储能及产品事业部持续擦亮“电极锅炉”品牌,有序实施南热电厂、苏龙电厂调峰项目,挖掘客户负荷、储能资源,研究虚拟电厂运营策略;持续加大自主产品研发和迭代升级力度,加速推进电能替代,全力推进新型储能在工商业领域规模化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江苏南热2号机组电极锅炉辅助调峰项目

调峰改造“储”类拔萃

2023年12月,由公司投资建设的江苏南热2号机组电极锅炉辅助调峰项目两次参与江苏电网深度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累计参与调峰负荷电量56.96万千瓦时,标志着省内首个电极锅炉火电灵活性调峰改造项目正式运行。

项目建设两台50兆瓦电极蒸汽锅炉和一套12兆瓦电过热成套设备及相应的配电系统。该电极蒸汽锅炉设备由厂区2号发电机组供电,在调峰时段,该锅炉将电厂内多余电力转化为热能,实现源源不断的热量输出,既为新能源电力上网让出了通道又拓展了电厂的供热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热电解耦。

▲江苏南热2号机组电极锅炉辅助调峰项目

据测算,项目可新增电厂深度调峰能力112兆瓦,实现年深调电量2688万千瓦时,是公司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江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大创新实践。

核心产品层“储”不穷

2023年,储能及产品事业部以创新应用场景为牵引,围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探索研究适配新型储能应用场景的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先后参与编撰国家标准《移动式储能电站通用规范》、行业团体标准《储能柜通用技术规范》以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等江苏省地方标准。

▲南京特变电工浸没式液冷储能柜

2023年9月,由公司自主研发集成的116千瓦/233千瓦时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成为行业内首个通过CMA/CNAS并网检测标准的新型储能创新成果。自产品下线开始,储能及产品事业部紧密协同各属地子(分)公司,先后完成泰州医药城、南京博世汽车、太仓仓环铜业等项目签约和设备交付,推广部署104套储能柜,累计储能资源容量达12.06兆瓦/24.23兆瓦时。

与此同时,储能及产品事业部锚准储能热管理领域较为先进的浸没式液冷技术,对储能集成、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并以南京特变电工为应用试点,在其去年底投运的微网项目中推出了以浸没式液冷储能柜为核心的储能安全解决方案,有效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整体提升了储能柜的安全性能。

智能管控“储”类旁通

储能及产品事业部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数字孪生等技术与储能管理深度融合,针对新型储能在综合运营环境下的智能管控,自主搭建能源e+储能运营管理平台,集成搭载能源监测、能耗预测、优化调度、故障诊断、需求响应、可调负荷辅助服务等核心功能模块,通过采集储能站点的用电信息、下发控制指令,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实现自我控制和优化管理的独立自治,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持续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

▲能源e+储能运营管理平台

除此之外,储能及产品事业部创新采用“储能运营管理平台+储能智慧能源结算终端”双管齐下的做法,实现了平台数据与储能用户的信息互通,可在实时监测储能运行状态的同时,精准计量出尖峰电量,帮助客户主动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

2024年,储能及产品事业部将在产品端持续迭代,运用最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水平;构建一站式“服务站”体系,形成项目商务拓展书+容需量管理储能配置表+高低压接入经济最大收益分析等全流程咨询服务;整合江苏省内工商业储能可调资源,提供智能结算+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服务,建立共生共赢生态,助力江宁开发区打造碳达峰试点园区,助力全省储能产业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电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