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知识产权与专利 返回

第五期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调研团走进太湖能谷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8-11-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坐落在浙江长兴并成立于2016年的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湖能谷”)通过整合美国储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中国电池领域的制造优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蓄电池在线医生和能量管理技术,改善电池系统性价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使用成本,并将传统铅酸蓄电池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据了解,太湖能谷目前在储能电站和叉车电池领域应用发展迅速。

11月16日下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与中国储能网联合组织的“第五期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太湖能谷。太湖能谷董事长吴建斌、副总经理陈驰等主要管理层接待了调研团一行。

据介绍,太湖能谷以胶体蓄电池为基础,运用核心控制技术,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无需再加水加液,真正做到免维护。胶体蓄电池属于非危化品,运输、使用过程中极少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作业环境腐蚀少,不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采用模块化整合,能灵活实现与用户工况需求合理的容量对接。采用拓扑技术,使电池循环充放电1600次以上,进一步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同时,智能监控系统对电池运行状况、充放电状态实时监测,使电池组均衡充电,提高蓄电池寿命和其全生命周期内的效能。在线快速诊断电池因过压、过充、过放等导致的各种异常状态,并进行在线快速修复,提高工作效率。用户在智能蓄电池使用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太湖能谷可以迅速定位,有助于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太湖能谷董事长吴建斌

据吴建斌介绍,太湖能谷根据独创的电池拓扑控制理论,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对电池系统进行在线维保,降低电池使用成本。利用中国特有的电动车AGM电池,开发了电动叉车用动力电池、微网储能电站、大规模电网侧储能电站、离网式储能电站、家用式储能电站等。公司同时提供全套的运营、维护、管理及质保体系。

据介绍,太湖能谷将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物联网及信息技术,电池理论及电池老化抑制理论,与电池及电网紧密结合,可实现产品创新5—10项,专利成果 20—30项。

吴建斌表示,太湖能谷储能电站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维平台,可推进24小时实时服务,大幅降低线下运维工作量,提高服务效率和反应速度,第一时间提醒用户使用状况,并且实施控制。

吴建斌指出,储能电站是在太湖能谷框架下,设计并安装基于物联网上的储能电站运维和调度系统,在对电网峰谷负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储能电站的充放电及运维模型,最大化电站的经济效益和系统效益。从2016 年10 月至今,太湖能谷储能电站建站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加大,同时和浙江能源集团、杭州锦江集团、国网江苏等建立战略伙伴。

目前太湖能谷落地项目现已建设并投入运营储能总规模为15MW/120MWH,其中浙江省区域有铁鹰电气储能电站、新昌西密克储能电站、长兴纳尼亚储能电站,江苏省区域有昆山之奇美储能项目、丹阳项目(包括海昌隐形眼镜、东方光学、淘镜、天元金属粉末、欧密科技、卡威汽车等6个用户侧子项目)。

吴建斌表示,通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大幅改善电池系统性价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使用成本,并将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应用到更多的行业领域,目前已开拓储能电站和叉车电池租赁等业务。其中,移动储能电站的每个储电柜由一万多只免维护蓄电池组成,一次可储电3000kWh,除了可用于移峰填谷,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外,还可以起到备用电源和稳定电源的作用,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降能损耗。

据介绍,目前太湖能谷与证券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借助江苏、浙江等地的峰谷电价差,太湖能谷可以保证金融机构所需要的投资回报率。

参加本期调研的专家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组长、教授、研究员陈永翀、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吴志鹏、河北电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孟印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刘亚斐、南方能源观察记者陈仪方、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组织联络部钟波、中科院电工所储能技术研究组赵吉胜、等。

本期调研获得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电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太湖能谷 储能调研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