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956年,法国物理学家L·布里渊发表著作《科学与信息论》,将信息与统计物理联系起来考虑,得出的结论:信息是另种形态的能量。
美国未来学家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畅想,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能源起到血液作用,为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商品和服务提供养料;而信息通信技术充当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对经济有机体进行监管、协调和处理。当能源遇上互联网,世界将由此改变……
能源网中的信息流
如今的互联网科技,将为能源带来哪些改变?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给出的答案是:颠覆。他认为,无论是美国提出的智能电网,欧洲提出的“能联网”,还是传统化石能源行业提出的全面信息化,都不是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形态。这些网络基本都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基础,其中的信息传播都是单向的。其建立网络的目的,都是满足某些企业,或者某些行业的高效运营,其运行过程,也只是简单的将能源消费端和生产端结合起来。因此,这样的网络形态充其量只能叫作能源的互联网,而不是我们要讨论的真正意义的全球能源互联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环境的日益恶化,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发展将成为大势,而将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各类能源,通过全球一张大网囊括在内,运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未来全球能源的改变将是革命性的。
如果说,当下的互联网实现的是信息共享,那么未来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就是实现能源共享。按照这种思路,我们以如今的互联网为模板,来构建未来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会得到:全球互联网中流动的是信息,能源互联网中流动的是能量;全球互联网由网站发布信息,能源互联网由发电站供应电能;全球互联网由服务器存储信息,能源互联网由储能装置存储电能。
这就要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除了必要的能源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也至关重要,这主要包括智能计量、信息平台、人工智能、分布计算、高性能计算以及通信网络等等。依靠这些互联网技术,能量和信息就能够在全球能源网络中实现双向的共享互联。
那么,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是如何流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各种能源的?
西电通用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王义丰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由于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高比重的可再生能源,诸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等,其能源供应的信息是在时刻变化、不可预判的,我们需要更快地传递这些信息,甚至预判这些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能源信息的云平台,运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将各种能源的信息搜集在一起,诸如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阴天,什么时候晴天,什么时候电池需要充电,需要充多少电等等,并进行综合分析,传输到控制中心,从而来调整整个网络的能源供应,指导用户什么时候用太阳能、什么时候用风能、什么时候用水能,什么时候去给电池充电,什么时候来储能。
反之亦然,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各个能源消费终端的能源信息,最快速度地传输其能源需求,甚至预判其能源需求,在整个能源互联网中实现各种能源的调配,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能源浪费和低效利用。
由此可见,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正是通过信息的流动带动了能源的流动,由信息的互联性形成能源的互联性。因此,未来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注重信息的互联作用,要超前构建信息网络,否则整个能源互联网将成为纸上谈兵,哪怕设计出再好的智能设备,没有高效的信息处理,它的作用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信息流动需要透明
经济学理论中的完美市场包含两个要求:各种要素完全自由流动和各种信息丰富对称。未来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定是充分市场化的产物,这就要求能源交易自由多边、能源交易主体平等参与、能源信息对称透明。
对此,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兼能源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丁民丞给出解释,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就是信息的透明,未来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使所有的参与者能够透明地进行能源交易。
他认为,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信息流,一种是工业控制的信息流,它的作用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使智能设备达到最优效果。这方面的信息流,可以体现在能源企业的内网中,并不需要与外界互联,这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整体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受到黑客和敌对势力的攻击。而另一种信息流则是真正意义的互联网信息流,主要体现为各种交易主体能源生产、消费、供给、需求、交易的情况,这方面的信息是需要透明的。因为,只有这方面的信息透明了,每一个交易主体就能够知晓今天的来风情况、日照情况,从而得出当日能源的供需情况,才能决策是给电动车充电,还是售电给电网公司。
同时,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我们还要关注人的因素。因为,无论是信息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最终的使用者都是人。信息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广泛普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符合人性本身的需要。分布式技术的应用使得数以百万计的人能够在信息互联网上分享音乐,分散式合作技术使得维基百科取代《大英百科全书》,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开放式网络百科全书,而其所带来的影响还远远不只这些,它正使社会向合作关系发展。
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不同于化石能源,其最大特点是“无所不在”,不用才是浪费。因此,通过互联网能源让更多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利用是另一种形式上实现的规模化生产,从全人类资源角度看,它大大提升了利用效率,对个人而言,则能降低成本。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能源互联网作为一个使用人数更广的网络,更应该关注人的因素,需要充分考虑自己发电、自己掌握能量路由器产生的安全感、分享能源的幸福感、参与能源合作的社会归属感,打造一个用户体验感优先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