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效果超出业界预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于5月24—26日在中国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球的600余位储能专业人士汇聚在深圳这个全球创新的高地上,聆听美国、德国、英国、韩国、日本、芬兰、中国等国内外70余位专家、企业家的精彩演讲,就先进储能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沟通。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中国储能网在大会期间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名单,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圣阳股份)凭借其在储能领域的实力荣获“2016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16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2016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三项大奖,成为推动中国储能业创新与发展的主力企业。25日,圣阳股份副总裁杨玉清接受了大会主办方中国储能网记者的采访。
圣阳股份副总裁:杨玉清
中国储能网: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正引领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储能行业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爆发应用中居核心地位。中国政府在2016年开始对储能产业高度重视,起步较晚的中国储能产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快速跻身全球前列。请您分析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与趋势。
杨玉清: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产销国,我国处在引领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地位,坚定清洁、低碳的方向,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优势,有效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发挥市场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国家引领颠覆性技术创新,企业主体产业化技术创新,科研院所和高校做好领跑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承接、跟踪和并行性技术创新的支撑,从而体制机制保障、分工合作、大众创新,有效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从“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战略高度,把储能技术列入“战略任务”之一,凸显了储能技术作为清洁、低碳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作用,应对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具有重大意义。这为协调发展集中式储能和分布式储能、建设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是面对协调“发-输-配-用“各环节、传统能源和新兴能源多主体间利益关系,深入推进电力体制的重大挑战。
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低碳能源革命,需要“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支撑,有效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储能的商业化模式建立的过程,应该是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价值全面发掘、合理兑现的过程。储能作为低碳、零排放的清洁分布式能源,借鉴风光发电产业发展的经验,在平均电价稳定的基础上,拉大峰谷电价差至1.0元/KWh以上,结合储能辅助服务的陆续有偿化,十三五期间按储能供电量给予0.42元/KWh(起步)的下坡式补贴,即可有效推动储能的商业化发展,实施储能分布式建设、规模化发展、战略性支撑的商业模式。
中国储能产业当前面临的瓶颈,技术方面是储能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体制方面是储能作为电力基础设施配套政策的落地。由此需要的支持政策,一则遵循技术进步的渐进性,给予下坡式补贴推动,再则遵循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资本属性,给予利息、税收等优惠,第三是全面挖掘、合理兑现储能在能源网中的价值,加速储能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真正实现能源的市场化发展。
第六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取得的超预期效果已经表明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越来越的优秀人才和企业正加入储能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中,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储能产业将取得重大进展,为中国能源革命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产业竞争力将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储能网:恭喜圣阳电源获得“2016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16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2016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三项大奖。请介绍公司在储能和电源领域服务市场的实力。
“2016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圣阳股份获得三项大奖
杨玉清:圣阳股份创建于1991年,2011年5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专业从事通信备用电源、电力备用电源、新能源储能电源、动力电源、新能源系统集成等系统方案的设计、开发和经营,是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绿色能源制造商。2016年1月, 在孔子故里曲阜,行业领导、专家、用户、媒体、合作伙伴等业界人士、公司职工2000余人隆重庆祝圣阳股份25周年华诞。
圣阳股份坚持“创新创业、精细立业、和谐发展”的发展观,全面实施绿色运营,高度重视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体系运行建设、节能环保、循环再利用等每一个环节,致力于打造绿色产业链和绿色可再生新型能源的研发。公司已形成成熟的AGM和GEL两大类阀控铅酸蓄电池开发技术、锂离子电池开发技术和新能源系统集成技术;拥有“圣阳”、“ABT”、“赛耐克”、“方信”四个品牌,产品涵盖12大类33个系列400多个品种,并通过了CE、UL、VDS、CU和泰尔认证;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动力和新能源储能等领域,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国内外市场。
为满足海内外市场发展需要,圣阳股份出资建设的“新型铅酸蓄电池生产迁扩建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占地330亩,设计年产能600万千瓦时。项目2011年开工建设,年产能400万千瓦时的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行。设计年产能为200万千瓦时的二期工程于2015年3月份开工建设,二期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坚持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先进性,用全球先进的技术工艺生产铅碳电池、纯铅电池等高端铅酸电池。二期工程计划两年投产,届时圣阳股份服务全球客户的保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面对全球化的能源发展转型重大战略机遇,公司提前布局智能电网建设在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对储能系统的潜在需求,在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大规模储能、通讯基站储能等领域积极创新作为,用实践不断完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持续满足客户节能减排的客观需要。
2015年以来,圣阳股份依托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的国内外营销网络以及一体化的客户解决方案能力,在储能、备用、动力三大主营业务领域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领域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行业内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8亿元,其中新能源及应急储能用电池收入6.5亿元,海外收入2.3亿元。
中国储能网:圣阳股份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储能技术创新的领军者。请分享公司的创新经验与成就。
杨玉清:圣阳股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以人为本,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技术研发体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收入的4%以上,研发队伍达260人,占全部员工人数的13%。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CNAS检测中心等研发平台,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技术、产品、工程、标准等技术研发体系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目前拥有上百项专利,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公司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积极参与ALABC研究项目,同国内外知名专家保持密切的技术交流和沟通,使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测中心,实验室检测和实验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主导和参与了几十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对行业规范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圣阳股份与日本古河电池株式会社战略合作,引进国际领先的铅碳技术,将FCP铅碳储能电池国产化。该产品集成了古河电池公司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开发经验,革命性地将电池的70%D0D循环寿命提高到了4200次以上。凭借优异的循环性能,FCP铅碳电池把度电成本大幅度降低至约为锂离子电池的1/2、传统铅酸电池的1/3,在进一步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可望把度电成本降至0.4元以下,接近抽水蓄能,突破了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成本瓶颈,有望推进储能应用进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为储能系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条件。圣阳电源铅碳电池储能系统,可全面应用于包括可再生能源接入、削峰填谷、微电网等用分布式、规模储能系统。
中国储能网:以新能源和储能为代表的能源革命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发展良机。请展望圣阳电源的发展目标。
杨玉清:面对全球化的能源发展转型重大战略机遇,公司提前布局智能电网建设在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对储能系统的潜在需求,在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大规模储能、通讯基站储能等领域积极创新作为,用实践不断完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持续满足客户节能减排的客观需要。圣阳股份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实现了从储能电源到储能系统,从产品制造商到能源服务商的转型,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圣阳股份将坚定使命、迎接挑战、积极投身能源建设,致力成为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储能技术创新的践行者、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清洁能源的高效供给者,为我国能源革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