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储能技术十年内将出现拐点
储能在以下三个方面都起作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可以引发电力系统的变革的储能技术首先要有一定的规模。达到兆瓦时是一个根本的起点。在这种规模下,还要实现安全运行。另外的技术和经济性也需要考虑,技术角度来讲,其循环寿命和转换效率两个指标最为重要。据介绍,各种储能技术出现拐点的一个象征性的标志是千瓦时造价达到1500元之内,循环次数达到5000次。10年以后,肯定有某种储能技术可以达到这一指标。
2、锂电池全年业绩或分化
据统计,截至8月30日,A股锂电板块共有67家锂电概念股发布中期业绩快报 ,其中显示分布于锂电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变动情况各异。上游碳酸锂产业各公司业绩均一片大好,而下游锂电池环节由于终端市场释放节奏有别,导致各电池生产商业绩冷暖不一。综合全年情况分析,到年底国内碳酸锂价格仍将维持高企,下游锂电池市场增长仍以TMT板块为主,新能源车及储能电池市场情况难有改观,这或许决定了锂电产业上下游各环节业绩表现仍将持续分化。
3、石墨烯锂电池有望量产
美国伦斯勒理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称,在用基于石墨烯的“低”试制锂离子充电电池LIB负极时发现,在能量密度相当的情况下,输出密度提高到石墨电极的10倍数。其所发表的论文表示,石墨烯电极能以极低的成本实现工业量产,因为技术已经成熟,足够可以供应商用,将大大推动电动汽车等所要求的快速充放电型电池。
4、风光储输助新能源规模化利用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已经成为了不同厂家、不同机型的试验场,充足样本打造了新能源发电试验平台。储能研究也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利用,除容量为14兆瓦的磷酸铁锂电池外,一期工程还包含4兆瓦钠硫电池和2兆瓦液流电池,储能部分总容量为2万千瓦。此外,智能控制实现了源网友好发展。据了解,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将实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以及智能电网输电的友好互动和智能调度,最终将打造成探索、破解电网接纳大规模新能源技术和安全难题的重要实践平台。
5、中科院与英大学开发储能技术
中科院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将共同开发新一代储能技术。这两家机构在中国合作创立联合研究中心,开发储能系统。该联合研究中心设在北京,将专注于热储能技术与机械储能技术的研究,并有望克服多项挑战,例如解决电网峰值需求问题和储存产自风能或太阳能的过剩电能的能力。近50位研究人员将投身于该项研究,项目总体预算为400万英镑。这些项目将开发和测试新材料与储能流程,并探索更高效的家庭用电和工业用电的输送与利用方式。
6、世界装机最大抽蓄电站落丰宁
近日,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式落地丰宁。据了解,抽水蓄能电站和普通电站有很大不同,它相当于一个“蓄电池”,用低谷电量抽水,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然后到用电高峰时,利用上水库水流下的势能带动发电机组发电,将低谷电量转化为急需的尖峰电量,从而减少和避免能源浪费。该项目建成后将发挥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作用, 能较好地解决未来20年间京津唐电网调峰容量不足问题,是京津唐电网优良的绿色保安电源和最经济的调峰电源。
7、储能技术在配电网中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未来电网发展趋势,其特征是自愈、兼容、交互、协调、高效、优质、集成。据悉,电力系统中引入储能设备后,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减小负荷峰谷差,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储能技术的应用将在传统的配电系统设计、规划、调度、控制等方面带来变革。
8、比亚迪核电储能技术领先
8月30日,储能技术和市场领导者比亚迪,成功中标中广核核电站高容量电池储能项目,这是全球首次将“铁电池”储能技术应用于核电应急电源领域。据悉,比亚迪为该项目采用全新的模块化设计,核心设备都通过UL和TUV等国际权威认证,特别是完善的冗余设计和抗灾害能力设计,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此次比亚迪中标核电站储能项目,标志着比亚迪储能电站的技术水平和成熟度已获得了核电行业认可,达到核电级水平,在核电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9、构建智能电网不可缺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是构建智能电网及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可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峰谷差、平滑负荷,提高电力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智能电网的构建促进储能技术升级、推动储能需求尤其是大规模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储能技术尤其大规模储能技术具备的诸多特性得以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4大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10、华工太阳电池效率破世界纪录
昨日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华工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与美国Phillips 66公司、Solarmer能源公司近日对外宣布:三方联合创造了单结聚合物(高分子)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达到了9.31%。据悉,该聚合物太阳电池采用由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开发的水/醇溶性聚合物太阳电池界面调控材料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