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云南直购电改革落地 云铝股份55%用电将直接交易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4-10-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以来,云南一直试图以直购电为突破口推进电价市场化。经过国家试点的确立和输配电价的批复,云南直购电终于落地。

昨日 (10月8日),云铝股份(000807,股吧)(000807,SZ)发布公告称,根据相关政策,经与相关发电企业及电网公司协商,在政府确定的交易平台下,公司用电机制由大工业类电价转变为以直接交易为主的市场化用电机制,购电成本预计下降0.05元/千瓦时左右,降幅约为10%。

“目前来看,直购电的市场已经落实。”云铝股份董秘办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据大概测算,公司约55%用电将按照直购电方式直接交易,“能谈成这样也不错了,电网公司不会马上同意全部实施直购电。”

值得一提的是,电价市场化改革将无可避免地触及电网等输配环节方的利益,国内直购电试点效果并不被业内看好。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认为,云南的改革意愿很强,但和国内大多数省份类似,其直购电试点突破有限,还需建立可供推广铺开的市场机制。

购电成本下降约10%

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4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单独核定输配电价的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在内蒙古、云南等省区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随后,国家发改委批复云南省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直购电)试点的输配电价。

在水电富余而且高耗能产业布局较多的云南,推动直购电改革,降低工业电价的尝试一直不断。作为云南最大的电解铝企业,云铝股份首先尝到了直购电改革的“甜头”。

云铝股份公告称,公司用电机制由原来执行云南省发改委核定的大工业类电价转变为常态化的以直接交易为主的市场化用电机制。该机制实施后,购电成本与执行目录电价相比明显下降,预计下降幅度为0.05元/千瓦时左右。按此前电价成本约0.5元/千瓦时计算,此次下降幅度约为10%。

云铝股份表示,直购电改革后电力供应的保障得以提高,依托云南省丰富的清洁水电发展水电铝产业更具优势,将对该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和提高整体竞争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券商分析认为,电价成本占电解铝冶炼成本的40%,按云铝股份2013年用电130亿度计算,电价下降0.05元/千瓦时将节省约6.5亿元的成本。由于云铝股份是首次实施以直接交易为主的市场化用电机制,全年准确的综合电价要等到全年电力交易结束后才能最终确定。

云铝股份董秘办人士表示,据初步测算,公司约55%用电实行直购电直接交易,剩下约45%用电在云南省电力交易市场实行撮合交易。而且这种机制是常态化的,每年的价格、范围等都还会有变化。

此前多家媒体都推算,云南直购电最终销售电价有望每千瓦时下降0.1元,但从此次云铝股份公布的预计下降幅度来看,差距明显。云铝股份董秘办人士则表示,每千瓦时下降0.1元几乎不太可能,至少要几年后才有希望。

需建立可推广的市场机制

据悉,云铝股份直购电方案的政策依据为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和《云南省2014年汛期富余水电市场化消纳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云南省工信委今年6月公布的《工作方案》显示,售电主体合同基数电量执行国家批复电价,购电主体增量用电量价格由市场竞争确定。这也被解读为存量老政策、增量新政策的“双轨制”定价,由此电网公司利益得到保障,还可多收输配费用。

中电联文化与对外联络部主任张海洋对此表示,直购电涉及情况很复杂,各地的电源品种、电力市场、基础设施、配套政策都不一样,云南的“双轨制”探索可行性更高一些。云南推动直购电力度较大,主要因为当地水电富余,而且地方政府也希望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注意到,《工作方案》将直购电交易中涉及的输配电价、直购电交易主体、交易规模、交易电价、撮合方式等都作出明确。试图通过双边协商或集中撮合的市场模式,突破电价市场化和“弃水”僵局。

然而,无论发电企业还是用电企业,对电网公司都有依赖性。大范围实现直购电,触动电网公司利益是绕不过的坎。云铝股份董秘办人士也坦言,今年以来相关方一直在和电网公司方面磋商,到现在才最终明确下来。

从全国范围来看,直购电改革方案并不少见,2013年西南某省便开始实行和云南类似的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内蒙古的直购电推行较为顺利,但其成功的关键是拥有独立的电网。

任浩宁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内直购电改革大多都停留在小范围内,而且政府推动较大,没有打破电网公司对电力销售环节的垄断,建立可推广的市场机制。

分享到:

关键字:云南 直购电改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