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规模化集群智能调度技术 返回

中科院金属所全面覆盖新型金属材料研究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理财周报 发布时间:2013-11-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被称赞为“有"钛"度的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让中国发动机首次用上钛合金,这在航空航天领域是一个里程碑的标杆,属于新型金属材料的钛合金,也因此在应用领域开始“闪闪发光”。

因此,除了高校在新型金属材料领域研究有所建树,起带头作用的实质上还是国内的科研机构,如在这方面最具有权威性的中科院金属所。

专业的科研机构除了中科院,还包括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材料表面研究所、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5家科研机构。

中科院金属所主要的六大科研机构全面覆盖新型金属材料,包括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其中,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更加贴近新材料,其下属有高温合金研究部、钛合金研究部、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等8个部门。钛合金研究部主任是杨锐研究员,其带领的团队主要从事新型钛合金、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及钛基复合材料研制工作,重点开展计算模拟辅助、指导下的加工方法-显微组织-性能关系研究。目前涉及的工艺技术包括:洁净熔炼、无污染制粉、精密铸造、热模锻造以及棒线丝与板材制备。

而在最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柯研究组在这一科学难题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自行研发的新型塑性变形技术(表面机械碾磨处理)在金属镍表层成功突破了这一晶粒尺寸极限,获得纳米级厚度并具有小角晶界的层片结构,同时发现这种纳米层片结构兼具超高硬度和热稳定性。这种新型超硬超高稳定性金属纳米结构突破了传统金属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倒置关系,为开发新一代高综合性能纳米金属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更加让人振奋的消息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受损的金属也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可以说金属也是有"生命"的,在一定人为干预的条件下,会出现一种自我修复的机制。而这种机制一旦被人类掌握,便可能研制出更多新式材料,应用在工业、军事等方面。

紧跟科技前沿的中科院在金属修复能力机制探索方面同样有所建树,刘静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就发表在前不久的美国物理学会《应用物理快报》上。其核心思想在于:他们在驱动弹性体方面引入了具有超级顺应性和平面自修复特性的液态金属薄膜技术,其中液态金属薄膜平面自修复现象系首次发现。

分享到:

关键字:金属所 中科院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