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正极材料2015年将过剩4.33倍

作者: 来源:新产业 发布时间:2012-09-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正极材料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凸显,以当升科技(300073.SZ)、杉杉股份(600884.SH)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极材料业务正因为产能过剩而出现利润下滑的现象。
 
  8月25日,当升科技公布的2012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为3.11亿元,同比下降了1.09%;实现净利润21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5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11万元,同比减少了53.27%。相比较2011年亏损73.9万元,当升科技实现扭亏为盈。
 
  2012年上半年,当升科技的锂电正极材料业务收入为2.9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3.08%,而毛利率为5.52%,同比减少了2.1%。
 
  而从8月14日杉杉股份公布的2012半年报中来看,虽然锂电材料业务呈上升趋势,正极材料的营业收入达到3.18亿元,营业利润达到5026万元。
 
  但杉杉股份在年报中明确表示,因为受到行业内投资过大,产能过剩影响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主要承担正极材料生产销售的控股子公司湖南杉杉户田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杉杉户田”)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但相对去年下半年呈稳健回升的趋势。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叶春博士介绍,2011年全国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量3.3万吨左右,但现有产能已经超过8万吨。他表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事实。
 
  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推动下,全国锂电池和相关上下游产业迎来了投资热潮。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正极材料企业200余家,其中上规模的近50家。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按照目前的行业的进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量大约会攀升至6万吨。而根据各大公司的产能扩张计划以及投资规划,到2015年正极材料的产能已经达到26万吨。
 
  这就表明,产能是实际需求量的4.33倍,根据《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每年需要能量型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功率型30亿瓦时,其中对正极材料的需求是1万吨。
分享到:

关键字:正极 材料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