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规模化集群智能调度技术 返回

十二五电动车产业化目标由50万辆下调至25万辆

作者: 来源: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1-07-05 浏览:8次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可能远比中国汽车企业的乐观预期要现实得多。可靠消息称,在酝酿出台的由多部位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中,已将十二五电动车产业化目标由50万辆下调至25万辆。而其中背后的真实缘由耐人寻味。

  “我觉得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制定得过于保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上周在一个名为“2011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的大型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首度披露,十二五规划电动车年产量25万辆,仅占届时国内汽车总产量的1%。

  “我们目前的技术欠缺,基础配套也很欠缺,缓步推进可以理解,但我个人是觉得要求定得低了点。”据李毅中透露,节按照上述规划是,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的产量达到25万辆,而根据汽车“十二五”规划,2015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将达2500万辆,纯电动车只占1%的市场比例。

  本网记者了解到,2015年产销25万辆电动汽车的“新规划”,与政府和国内主流企业此前提出的2015年产销5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目标相距甚远。这一点(2015年实现电动车50万辆产业化规模)在国家电网等央企筹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整体规划中也得到了映证。

  2010年4月,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牵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十家大型汽车企业联合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T10(TOP10)就曾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应用要达到50万辆以上。根据中汽协相关人士的说法,当时各大政府主管部门普遍认可这一目标的设定。

  据悉,由中汽协牵头成立的“T10电动汽车领导小组”早在2009年9月开始展开对电动汽车专项调研的工作,之后向各有关部门提出了《我国节能语新能源汽车发展调研情况报告》等报告。而后者也成为财政部等部门酝酿出台1000亿元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

  根据上述《报告》,中汽协明确提出:希望能够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技术上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全力推进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到2015年实现5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应用,混合动力汽车比例上升到30%,单车油耗下降30%以上。

  “从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的效果来看,电动汽车产业化仍面临多重瓶颈,十二五目标缩水也是基于现实考量。”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阻碍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几大难题,如电池技术水平、充电站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和消费者对电动车固有观念,迄今并没有实质性突破。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仅只有1万辆左右,其中属于私人购买的更是只有可怜的几百辆。”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透露,去年用到个人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金额还不足1亿元,这与当初计划拨出的50亿元专项资金相比,还不足总额的1/50。


 

分享到:

关键字:十二五 电动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