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沭阳县沭城镇沭河村村民小韩指着怀抱的婴儿忧郁地对记者说,这孩子体重偏轻,我真担心与“超铅”(当地对血铅含量超标的简称)有关系。相邻的徐庄村村民中有许多人时常觉得疲劳、食欲不振、情绪烦躁(铅中毒的主要症状)等。
而一些村民们又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邻近的天能集团,因为从2005年以来天能一直都在生产铅酸电池,厂区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企业与村民居住地之间的距离不足500米。
江苏省沭阳县近几年来工业经济迅速崛起,这在当地来说是得益于政府有效、有力的招商引资条件。然而,在地方GDP增长的同时,周围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进入沭阳县城的高速公路路口,迎宾大道环岛南侧一块沭阳县2010年度工业企业纳税大户名单的巨幅广告牌上,排名第一的就是浙江天能集团。记者在天能集团南门的小吃摊前,与女老板和正在吃面条的“摩的”司机沈师傅聊了起来。沈师傅告诉记者,他以前曾在“天能”的装配车间干过,他说,这里的打工者,多数都干不了几年,都知道“干的时间越长,对身体越不好”。
记者发现,开发区里管线整齐,按说污水回收处理应该不会出问题。
而沈师傅指指天能二期和四期之间的一条小河流说,污水有没有处理,谁也不好说,但这小河沟的水发黑、发臭这是明摆着的。
沈师傅补充说:东南西北,一年四季哪个方向的风都有,只要有它,你往哪跑?再说,“天能”在北区有分厂,还要到七雄镇去扩建,说不定哪一天把沭阳全包围了。
2011年1月12日记者到七雄镇暗访,验证了沈师傅的说法。负责土地监察的同志说,“天能”是来考察过,但土地指标没有批下来。七雄镇的工业集中区已涉嫌违反国家关于开发区整顿、设立的相关规定,再为“天能”批地,恐怕难过政策关。
在徐庄村,村民老王回忆说,一个推销保健品的单位来村里为村民免费体检,一查吓一跳,80%人都“超铅”,有的超100,有的严重些超300多。村民在县里的几大医院都检查了,政府根本不告诉结果。
沭河村村民告诉记者两个情况:一是组织村民去体检,却不给他们体检报告。二是把他们手里的化验单全部“统一”收走了。但是对于收化验单的人是谁,村民们都说不认识。
在沭阳县采访时,一位沭河村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和他妈妈都在“天能”上班,而在北区有个铅冶炼项目,气味很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大,但随后不愿意继续说明细节。有关知情人士称,一个小小的纽扣电池就能污染约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辈子喝的水;而一节传统含汞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周边1平方米土地失去任何农用价值。
同样,在安徽省芜湖市经济开发区,在天能集团(芜湖)公司工作过的一位农民工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过的人要离职,都要有一个离职报告,要保证以后身体有什么事不会再找回来,主要原因就是以前有在这里打工的人得了白血病,要“天能”赔。
12月28日,记者向浙江天能集团总部的总裁办核实关于企业去收取化验单一事,一位姓唐的总裁办人员在过问后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回复。
12月30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大桥镇永丰村,村民老甘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村除了菜园自然村几户人家,多数都搬迁了。现在,村里几乎没有人在“天能”干活,厂子里六安人最多,因为六安比芜湖穷。
记者在该村的出租屋里见到了在“天能”工作的六安籍农民工小丁。小丁说,这个厂一来芜湖,他就在这里干,干得好一个月能拿四千多,可才干几个月,就得了皮肤病,赚的钱还不够看病的。他说,没结过婚的女孩,根本没有来干的,都说这里的粉尘会影响女人的生育。
2011年1月12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天能江苏公司采访,办公室的一位王姓同志接待记者后表示,“天能”不可能会去收取村民的检查报告。下午记者来到沭阳县环保局采访,在被告知要征求县委宣传部的同意后才能接受采访。记者在环保局办公室得知,宣传部确切回复由环保局来接受采访,不过要等局长来。
记者发现,“天能”厂区与村民的居住地过于靠近,是村民们认为企业可能造成污染的主要理由。据记者了解,国家对电池企业与居民生活区之间的距离有着明确规定:按照国家《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超过10万KV/A产量的蓄电池厂,距居民区最近不能低于800米,考虑到处于其下风头,该安全距离应该更长。尽管目前没有相关证据证明,村民出现身体健康问题与“天能”企业造成污染有直接关系,但一个污染的“定时炸弹”放在身边,难免让当地村民感到忧虑。
对于“天能”企业是否对当地村民造成环境污染威胁,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