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规模化集群智能调度技术 返回

王传福谈三大战略 储能电站居其一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0-12-01 浏览:

    王传福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是不是比亚迪近期的战略重点?

    王传福:可以这么说,但更确切的应该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近期侧重点。当前世界面临着三个问题:石油危机、碳过度排放和空气污染。而在城市里,公交车和出租车是碳过度排放、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我曾在好多场合讲过,若一辆纯电动大巴代替燃油大巴,每年可节省15.7万人民币(下同),以使用八年生命周期计,可省125.6万元;用纯电动代替燃油出租车,每年可省费用7.1万元,以五年生命周期计,可省35.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公交大巴、出租车若全部换成纯电动车,预计每年可节省2800万吨油,相当于占全国汽车成品油消耗量的20%,无论从节能还是环保角度,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记者:有人说,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与世界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么比亚迪电动汽车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

    王传福:比亚迪电动汽车是对传统燃油车车动力总成的革命,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已经完全掌握了电动车核心的电池技术、电机电控技术。比亚迪通过强大的电池技术、整车研发实力和产业垂直整合能力,确定了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地位。在未来新能源汽车革命争夺战中,比亚迪已经抢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高点。

    记者: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试运行情况不错,下一步要不要扩大投放量呢?

    王传福:目前,深圳总计有50辆e6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营,是全球首款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纯电动出租车,受到了出租车司机、广大市民朋友的广泛支持。

    在出租车高强度、长时间、恶劣环境的使用条件下,e6纯电动出租车经受了市场的检验,首批电动车累计成功运营已经超过60万公里。其中,e6的电池容量没有一点减少,整车也拥有着良好的品质。重要的是,纯电动车e6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其使用成本只有燃油车的1/3-1/4,而且e6空间大、噪音非常小、动力强劲,驾乘非常舒服。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我们将继续向市场投放50辆,使E6的投放数量达到100辆。

    记者:今后10年甚至30年,中国汽车行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比亚迪又将如何发展?

    王传福:“十二五规划”定下了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世界第一的目标,今后几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是比亚迪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确定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2015年中国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的企业宏伟目标。

    记者:巴菲特和奔驰这两大世界巨头都相继与比亚迪建立了合作关系,请问,两大巨头最看中的是比亚迪的什么呢?

    王传福:股神巴菲特选择与比亚迪合作,主要是看中了比亚迪的“三大绿色梦想”——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和太阳能电站。

    戴姆勒公司选择与比亚迪合作,主要是看中了比亚迪强大的技术实力。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结合戴姆勒在电动汽车结构和安全领域的专有技术,以及比亚迪汽车全球领先的铁电池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开发出双方共同创立和拥有的全新汽车品牌。

    记者:您以前是个工程师,现在是大企业的领头人,请问您业余时间最大爱好是什么?

    王传福:作为比亚迪万名工程师的一员,我业余最大的爱好还是在对技术研究的追求,特别新能源领域的一些新技术的研发,令人感到振奋和激动,比亚迪希望通过新能源技术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

    记者:请谈谈比亚迪最新发展和未来战略目标。

    王传福:现在比亚迪的新能源产业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三大绿色梦想。关于电动汽车,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思路是在推进燃油车市场发展的同时,推进双模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最后实现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化,为比亚迪实现两个第一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世界汽车工业革命性的变革和发展。

    关于太阳能电站,比亚迪已经和商洛市政府合作,耗巨资建设太阳能电池等项目。比亚迪将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深度整合太阳能电池产业链,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努力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做出贡献。公司计划在未来3-5年实现太阳能电价与普通化石燃料电价接近的目标。

    关于储能电站,就是将夜间的“谷电”存起来白天用,或是将平日富余的电能存起来,到电力紧张甚至供电中断时拿出来使用。同时,我们也可将分布不均或断断续续的太阳能电和风电储存下来,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更趋稳定。

 

分享到:

关键字:王传福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