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璞创能”)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市场化的创新型企业,聚焦燃料电池电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产品性能、工艺实现及生产成本多维度的领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及产业化技术的燃料电池电堆厂家,也是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电堆自动化生产线的缔造者。
氢璞创能拥有一支国际化核心技术团队,在电堆设计、工艺及关键材料都具备极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近60余项燃料电池电堆及生产线发明专利。同时,氢璞创能也是北京市科委车载电堆重大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国家燃料电池标委会专家成员,参与制定20余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
7月16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组和中国储能网联合组织的“第六期中国储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团”走进氢璞创能。氢璞创能董事长欧阳洵、销售总监赵亮、品牌总监徐艳秋等接待了调研团一行。
徐艳秋介绍电堆核心技术
据了解,氢璞创能现有4个基地,北京总部基地主要承担公司管理、技术研发、营销中心等职能,并在北京昌平区建立了实验室;山东德州基地主要承担生产任务,目前还在建设阶段,未来主要生产复合板电堆;江苏扬州基地主要承担项目开发和小批量生产,目前有一条用于产品研发和测试的半自动生产线,一条电堆全自动化生产线,针对不同产品可以达到单班年产60-90MW的生产能力。东莞基地主要承担叉车用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现场交流
座谈期间,徐艳秋从行业、技术、产品、市场等多个层面为调研团做了深入介绍 。
在行业层面,徐艳秋认为,锂电、燃料电池、混动将长期共存,燃料电池更适合于长距离、重载和商用。
在技术层面,徐艳秋认为氢能燃料电池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可再生,氢气为可再生能源,来源广泛;无污染,产物为水,无有害生成物;更安全,相对燃油和锂电池,氢气极易消散,道路使用更为安全;效率高,燃料电池转换效率可达60%,是内燃机效率的2-3倍;加氢快,加氢更方便,3-5分钟可加满;长续航,能量密度高,车载续航时间可达500-1000公里。
在产品层面,徐艳秋表示氢璞创能T/F系列复合板电堆,主要针对中混型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应用;氢璞创能第二代金属板电堆,主要针对应用是全功率型乘用车,这款产品目前还在验证测试阶段,预计今年年底上市。
氢燃料客车(氢璞创能供图)
徐艳秋指出,以国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为引领,2020-2030年新能源汽车逐步由示范运行向大规模推广应用发展。据分析,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达5000辆,2025年有望达5万辆,2030年或将实现百万辆销售规模。这些数据表明,燃料电池将迎来高速发展契机。徐艳秋认为,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初步达到商业化水平,2030年或将全面实现商业化。
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洵
欧阳洵指出,氢璞创能的主营业务是提供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关技术服务。主要产品是电堆,包括石墨复合板电堆和金属板电堆。NOWOGEN-ST系列电堆是氢璞创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现已迭代至第四代产品,功率密度接近2.0kW/L,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氢璞石墨复合板电堆通过了各项行业测试和数十万小时的用户测试,成功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能源、军用电源等多个领域,其性能得到了良好的验证。
欧阳洵表示,从应用层面来看,燃料电池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发电领域,氢能和燃料电池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内燃机技术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有效补充了锂电池技术充电时间过长和能量密度过低的短板。
欧阳洵指出,燃料电池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有清洁高效的特点,主要燃料是氢气,也可以使用天然气,可以有不同的料气体作为燃料。
燃料电池应用很广泛,从小型充电宝到汽车,一直到兆瓦级电站,燃料电池汽车很多应用正逐步实现规模化。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
刘勇在会上表示,氢能源作为为全球重点推动的发展方向,备受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重视,我们国家也正在紧锣密鼓统筹规划氢能开发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不仅具备燃料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的优点,还具有纯电动汽车零排放、无污染的优势,被视为传统汽、柴油机的理想替代方案。氢璞创能的前瞻性技术正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变革。
安全层面,他还强调企业在做好生产、市场供需的同时,把安全制氢放在第一位,多宣传、多普及氢能知识,让大众能理解并认可和接受氢能给我们带来的有利条件,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让更多人受益。
欧阳洵表示,从氢能安全的角度来讲,相比化石燃料更安全,氢能完全可以通过公路和铁路运输。我们拿加油站和加氢站来比较一下,加油站的地面气体浓度通常在2-3米的高度,而氢能是直线上升迅速扩散的状态,可燃性极小。因此,在安全上是非常有保障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做大量的安全测试,保证安全运行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另外,在交谈中,成本控制也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欧阳洵预计在2025将是一个节点,在新能源车的带动下,氢能的大面积应用将会占据主流市场,制氢、用氢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届时,将会使更多行业受益。
电堆自动化产线(氢璞创能供图)
参加本期调研的专家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工程师朱峰/何颖源/滕勇强/王玉伟、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工俞峰、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副总经理卜亚军、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璐慧、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专工倪煜、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市场总监陈超、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徐明、UL亚太区能源系统及电动交通战略与业务开发主管张哲弛、中国储能网记者博乐等。
本期调研获得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