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金秋送爽,硕果盈枝。在这收获的季节,无电地区通电工程也是凯歌高奏,捷报频传。
截至今年9月底,西藏、甘肃、内蒙古已全部完成 “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新疆、青海、四川正在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通电工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无电地区群众告别油灯粪火,享受到电的光明与美好。
通电,是最大的民生。电力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资料,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重要举措。
今年是实施 《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的第二年,时间过半,任务已经过半。但尚未通电的地区,却是名符其实的硬骨头,偏远分散、自然条件差、施工难度大,需要电力企业和员工继续发扬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确保通电任务如期完成。
2014年已步入第四季度,本报特开辟《探访无电地区通电工程》专栏,对“三年行动计划”进行阶段性盘点,集中报道国家能源局、地方政府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不懈努力;报道广大电力企业和员工拼搏奋战,不辱使命,为无电地区送去光明的辛勤奉献;报道通电后,无电地区百姓生产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敬请关注,并期盼着您的来稿或提供新闻线索。
凌晨7时,阿布都克里力·买买提家的那头毛驴准时嘶叫起来,开始了这个村庄一天的生活。阿布都克里力·买买提悄悄起身,伸手拉了一下墙边的开关,灯亮了。虽然这个动作他早已练习了无数遍,但当他第一次亲手拉亮屋里的电灯时,还是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9月25日凌晨,生活在这个村庄里的181户农牧民和阿布都克里力·买买提一样,都第一次拉亮了家里的电灯。 沉浸在喜悦中的阿布都克里力·买买提没有意识到,当他用颤抖的手拉下电灯开关的那刻,无形中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巴仁乡罕铁列克村的正式通电,历时4年的新疆“十二五”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全线告捷,新疆电力公司比国家计划提前15个月实现了电网延伸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全疆98.4万无电人口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历史。
千万里我追寻着电
那些关于无电的记忆,又在75岁老人白朝贵的眼前重现了:人们回县城过年了,整个村子只剩下几户人家。儿子害怕父亲孤单,辗转500千米带着孩子赶来陪父亲过年。简单的年夜饭后,父子俩坐在昏暗的屋子里,似乎都看不清对方。在这个出奇安静的除夕夜,连院里的鸡叫声都显得格外嚣张。4岁的孙子无聊地趴在煤油灯下翻看连环画,额头被熏出一道黑黑的烟圈。
虽然心里万分不舍,但天一亮,白朝贵还是固执地把儿子赶上回家的路。他宁愿一个人守着空空的屋子,也不想让孙子在这里受罪。望着儿孙俩渐渐消失的背影,白朝贵又回到昏暗的屋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村里通电该有多好。
这是2011年的春节。就在白朝贵强烈盼电的同时,新疆无电人口排查工作已悄然展开。虽然,“十一五”期间,新疆电力公司投资70.63亿元,解决了47.67万无电人口的用电。但是,基于历史原因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许多游牧人口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远离电网负荷中心,形成历史无电户;还有一些原来使用小水电、小风电、光伏供电的用户由于设备年久失修,重新变为无电户;自治区连续多年实施“富民安居”和“定居兴牧”工程,产生大量搬迁无电户。自2010年开始,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与新疆电力公司共同对全疆3000多个村庄逐户核实,在12个地州的81个县市中,还有115.2万无电人口。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那仁和布克牧场图拉村的白朝贵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的最西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村民热斯布·吐尔地是一个手艺人。2012年,他购买了一台柴油发电机,办起了全乡第一家铁件加工铺。但发一千瓦时的电要花费4元钱的高昂成本,让他的铁件加工铺不到半年就寿终正寝。自己办电,犹如昙花一现。
解决无电地区群众用电问题是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践行“稳疆兴疆”的重大战略部署,因此,国家提出通过电网延伸工程和新能源两种方式,在2015年底彻底解决全疆115.2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按照国家能源局批复的“新疆‘十二五’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新疆电力公司毫无疑问成为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的主力军,该公司将通过电网延伸的方式,解决全疆98.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光明就在前方
很明显,从1909年新疆点亮第一盏电灯起,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新疆电网已经覆盖全疆13个地州(市)。特别是经过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之后,大部分农村乡镇也都接入新疆主电网。而剩下的无电区域,基本都在远离电网负荷中心的偏远山区、绿洲边缘和大漠深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011年1月,迎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新疆“十二五”首个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在塔城地区托里县白杨河区破土动工,拉开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帷幕。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新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于2013年6月7日同自治区签署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协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确保到2015年底实现全疆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的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非常支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连续4年纳入“民生建设年”重点建设项目。
2013年8月12日,新疆电力公司召开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攻坚誓师大会,主动提出将工程竣工时间从2015年底提前至2014年。
于是,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帕米 尔高原,从北疆阿勒泰山脉到东部巴里坤草原,一支支电力施工队伍,相继开进最偏僻、最边远的农村牧区,展开了一场延伸光明的大决战。
“现在,我宣布,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那仁和布克牧场图拉村无电工程正式竣工通电。”2013年12月9日,随着塔城地区行署副秘书长陈长滨的宣布,图拉村27户108名农牧民彻底告别了无电生活。当天下午,已经77岁的白朝贵专门坐车赶到镇里,给儿子打电话报喜:“孩子,村里通电了,明年春节回来吧,我们全家亮亮堂堂过个年。”就在这个岁末年初,新疆共有8个地州完成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从“东大门”星星峡,到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从北部中蒙边境第一村,到南端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全疆先后有52.1万无电人口和白朝贵一样用上国家电网的“长明电”,开启了“电器化”的理想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和田地区民丰县安迪尔乡,冰箱、电视、洗衣机开始进入寻常农民家。最新潮的还属维吾尔族农民买买提木沙·依斯塔穆,通电才一个月,就学会用电磁炉烧奶茶了。
彻底告别无电历史
阿斯卡尔·阿合买提是新疆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当全疆8个地州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的捷报刚刚传来,他就把目光盯在最后几个无电区域。此刻,全疆还剩下46.3万无电人口,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这是一场恶仗。但是,阿斯卡尔·阿合买提根本没有退路。“全力抓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确保年内全面完成新疆无电人口通电任务。”在2014年工作会议上,新疆电力公司总经理刘劲松把这项任务写进了总经理工作报告。
由于全疆70%的无电人口都分布在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南疆三地州),新疆电力公司合理调配公司人、财、物资源,对建设任务最重的南疆三地州开展施工帮扶,从根本上解决了建设任务重,施工能力不足的问题。
3月6日,新疆2014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托云乡正式开工。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把温度低、风速大、地质硬、运输难、高原反应严重等一个个困难摆到建设者面前。
“工程刚开工时,这里没有路,运送设备材料的汽车上不了山,我们只能先修出一条小型农用车辆通行的车道。可是,路况太差。一辆农用车一天只能运输一根电杆。要是起风,满天都是浮尘,
弄不好就会翻车,只好停止运输。还有比这更加不幸的事呢。山区土质疏松,三四月间正赶上冰雪消融,有好几段路翻浆,形成了沼泽,连农用车也走不了,我们就肩扛背驮。10个人,一天也就只能运送一根电杆。”在项目负责人钟一华的讲述中,电网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被逐一还原呈现。
然而,除了环境上的艰苦,暴恐分子相继在新疆制造的数起暴恐袭击事件,也让地处荒郊野外的施工工地又面临着巨大的安保压力。于是,新疆电力公司逐级建立了维稳保障体系,全面升级安防措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因为有了电力建设者的这种倾情付出,工期再一次被提前。9月25日,新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全面竣工。
4年时间,新疆电力公司投资44.92亿元,实施无电工程项目318个,新建变电站65座,线路20611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6826台,实现了电网延伸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
“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改变了无电人口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对做好维稳戍边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听说工程竣工的消息后,新疆社会学专家、自治区党校政治学教研部的李丹副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